《诗经》为什么又叫《诗三百》?孔子有对此进行过删减吗?

如题所述

班固的《汉代饮食志》中记载,周朝时,朝廷会派遣专门的诗歌收藏家,在农闲季节收集全国各地的民歌。据说,一次收集了3000多首诗,后来被称为“诗”。后来,孔子删选了3000多首诗,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305首诗。因此,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将“诗”称为“三百首诗”。



这首诗从西汉开始被称为《诗经》。汉初,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政治斗争激烈。儒家主张建立统一的大国,提倡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这些思想符合汉武帝时期的国情。因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等人的建议,下令“一切学派都应该摒弃,只尊重儒家”,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废除道教和其他学术思想,只保留和提倡儒家思想的统治政策。



儒家思想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所有记载、传承儒家思想的著作都被称为《经》一书,而且由于孔子参与了编纂,所以,也被确定为儒家经典之一,从此被称为《诗经》,并成为《五经》的第一部。《诗经》共305章,又称“三百首诗”,反映了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由于其内容主要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民族风格”,因此在文学史上被称为“风格诗”。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6
古代周天子为了解各地百姓的情况,专门派乐官到各地收集民歌,既后世所谓“采风”。其中地方民歌谓之“风”,京都地区民歌谓之“雅”(又分大小雅),祭祀和出征时所唱谓之“颂”,风雅颂合计应该至少上千。到孔子周游列国,政治抱负不能施展,退而开办私学时,开设礼乐射御书术等课,苦于没有教材,于是从周天子所收集的风雅颂中挑选了305篇作为教学之用,称之为《诗》,又名《诗三百》,因其与《尚书》《礼记》《乐》《易》《春秋》都是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之“五经”,《乐经》失传),故被后世称为《诗经》。由此可见,孔子根据自己教学需要从众多风雅颂中只选了305篇,其余都放弃了。而且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对《诗》不仅有删,而且主题思想也有重新诠释。
第2个回答  2022-05-26
诗经里面的诗作大概有300多首,所以才会有诗300的称号。孔子进行了删减,最开始的时候有3000多篇。
第3个回答  2022-05-26
这是因为孔子在整理诗经的时候,一共整理了305首,并把这些诗汇总成了一本诗歌集,就叫诗经;孔子应该是对自由所三界的,因为在孔子时期,产生了非常多的优秀诗歌,所以这305手一定是孔子经过精挑细选留下来最优秀的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