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原文及翻译 卷耳古诗全文翻译介绍

如题所述

卷耳古诗全文翻译:

采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唉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卷耳古诗原文:

卷耳

佚名 ã€”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采采:茂盛。一说谓采了又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注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


佚名 :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5
卷耳

佚名 〔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采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唉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采采:茂盛。一说谓采了又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寘(zhì):同“置”,放,搁置。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山高不平。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姑:姑且。酌:斟酒。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永伤:长久思念。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忧伤而叹。▲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的意味。▲
第2个回答  2022-08-19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连续不断地采摘卷耳,斜口竹筐却还没装满。
我心中所怀想的人啊,我想把他安置在朝官的行列。
攀登那怪石嶙峋的高山,我的马儿神色已颓靡不振。
我姑且先斟满青铜制成的酒器,以慰藉我心中绵绵不绝的思念。
攀登那高峻峭拔的山冈,我的马儿毛色已黑黄斑驳。
我姑且先斟满铸有兽头的酒器,以免除我心中长久不散的伤怀。
攀登那乱石林立的山丘,我的马儿已疲乏不堪无法前进,
我的仆人也精疲力尽不能行路,奈何我长吁短叹又能如何!


《卷耳》是一首抒发“怀人”之情的经典名作。“怀人”是这个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因为它可以跨越具体的人、事、境,甚至可以跨越时空而将其情传递给千百年之后的人们。后世歌咏“怀人”的名篇,如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闺怨》等,或多或少体现出与《卷耳》一脉相承的咏志抒情之风。
关于《卷耳》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古人有“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今人朱渊清等认为第一章以思念征夫的妇女口吻来写,后三章则以思家念归的男子口吻来写,认为本诗“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此处暂取“求贤”之意予以注译。
此外,本诗中第二章和第三章用到了“复沓”的章法结构,这种略带变动的“复沓”结构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如同一种吟咏重唱,有力地渲染了诗作的抒情意境,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结构与前两章相差较大,这种手法被称作“单行章断”,同样在《诗经》中层出不穷。几个连续的语气词“矣”进一步烘托出人困马乏、求贤不得的忧思和哀伤,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亦如主人公一样扼腕不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13

【原文】

卷耳

佚名 〔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唉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采采:茂盛。一说谓采了又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

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

吁(xū):忧伤而叹。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先秦·佚名《卷耳》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63579de8b4d8.aspx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卷耳

佚名 〔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唉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采采:茂盛。一说谓采了又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

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

吁(xū):忧伤而叹。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注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第4个回答  2022-08-15

卷耳原文

所属分类:国风·周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采采:采了又采。

卷耳:又名苍耳,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可入药。

顷筐:亦作“顷匡”,斜口的竹筐。

怀人:心中怀想之人。

周行〔háng〕:周朝官员的行列,泛指朝廷官员的行列,一说指大道。

陟:升,登。

崔嵬〔wéi〕: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险要的高山。

虺隤〔huītuí〕:疲极致病貌。

姑:姑且。酌:斟酒。

金罍〔léi〕:用以盛酒或水的青铜制容器。

维: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谓马因疲病而显出黑黄相间的毛色。

兕觥〔sì gōng〕: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酒器,腹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一般成带角兽头形。

永伤:长久忧思、哀伤。

砠〔jū〕:上面有石的土山,一说上面有土的石山,指山中有石阻碍之处。

瘏〔tú〕:指马因疲劳致病,无法前行。

痡〔pū〕:指人因疲劳致病,无法走路。

云何:奈何。云,语气助词,无实义。

吁:叹息。


【翻译】


连续不断地采摘卷耳,斜口竹筐却还没装满。我心中所怀想的人啊,我想把他安置在朝官的行列。攀登那怪石嶙峋的高山,我的马儿神色已颓靡不振。我姑且先斟满青铜制成的酒器,以慰藉我心中绵绵不绝的思念。攀登那高峻峭拔的山冈,我的马儿毛色已黑黄斑驳。我姑且先斟满铸有兽头的酒器,以免除我心中长久不散的伤怀。攀登那乱石林立的山丘,我的马儿已疲乏不堪无法前进,我的仆人也精疲力尽不能行路,奈何我长吁短叹又能如何!


【解读】


《卷耳》是一首抒发“怀人”之情的经典名作。“怀人”是这个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因为它可以跨越具体的人、事、境,甚至可以跨越时空而将其情传递给千百年之后的人们。后世歌咏“怀人”的名篇,如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闺怨》等,或多或少体现出与《卷耳》一脉相承的咏志抒情之风。


关于《卷耳》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古人有“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今人朱渊清等认为第一章以思念征夫的妇女口吻来写,后三章则以思家念归的男子口吻来写,认为本诗“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此处暂取“求贤”之意予以注译。


此外,本诗中第二章和第三章用到了“复沓”的章法结构,这种略带变动的“复沓”结构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如同一种吟咏重唱,有力地渲染了诗作的抒情意境,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结构与前两章相差较大,这种手法被称作“单行章断”,同样在《诗经》中层出不穷。几个连续的语气词“矣”进一步烘托出人困马乏、求贤不得的忧思和哀伤,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亦如主人公一样扼腕不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