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香菱”—诗语学诗

如题所述

   

      近日闲来无事,便开始重温《红楼梦》,看到香菱学诗这段,感觉这也太亲切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恰巧我自己最近也在学习写诗,不禁拍手说道:我不就似那香菱一般吗?马上又反应过来,不,应该说是我还不如香菱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抛开这些不说,我们且先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香菱学诗的。 原文写道:“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书中写黛玉跟香菱说了很长的一段话,我们在这里就只提取几个关键词来具体说说。

第一、起承转合。

      这四个字最早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后来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拓展。

        对于范德玑的做诗四法,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起者,开端也。即文章的开端要平直。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或平铺直叙、留有余地。总之要引人注目,变化多端,并以自然为佳。

承者,承接也。承要舂容。什么叫舂容?舂容就是要有力、洪亮和从容。意即承接要自然、有力和洪亮,既要能承上,还要能启下。

转者,变化也。文喜看山不喜平。文章要有起伏变化,要跌宕有致而又万变不离其宗。

合者,结尾也。结尾要渊永。何谓渊永?深远、深长也。意思是文章的结尾要有韵味。或点明主题,或启发联想,或耐人寻味,均要干脆利落,有力有味。

以杜甫的五绝《八阵图》为例来详细说明: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点评:诗中第一句起,总写孔明的功劳之大。第二句承,写孔明成名原因。第三句转,写孔明的计谋会流芳千古。第四句合,写孔明灭吴失策,功业未就。全诗起承转合,特别分明。

第二、当中承接是二副对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里说的意思就是平仄有一定的规律,和做对子的方法一样,要讲究基本规则,一三五不论平仄,二四六要分明。

        这里有首《平仄用韵歌》,可以帮我们记忆。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第三、立意。

      立意即是诗魂,说白了就是中心思想。和写作一样要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

在立意方面,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选体

也就是诗的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

2、选韵

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选择押韵的词。例如,下平十一尤,适合表示忧伤的基调;入声的六月、九屑,适合表现比较壮烈的感情。

3、创新力

      作诗一定要作出自己的特色来,切忌东施效颦,更不要空洞无内容,不能为了做诗强装愁,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色彩。正如黛玉在上文所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第四、要多读多诵诗词。

        黛玉首推的是王维的《王摩诘全集》,其次是杜甫的七言律诗,再就是李白的七言绝句,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诗。

      我们在这里再推荐一部现代的书,就是诗呆老师推荐给我的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

        我们只有多读多诵古诗词,多看书学习,模仿,才能从诗词中学习、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怀,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有灵魂的诗词。

说完这些我们再来说说我为什么似香菱一般学诗,却又不及香菱的百分之一呢?

相似之处是:

一、都有对诗词的强烈挚爱,而且都是从似懂非懂,从连诗词门槛都没摸着开始学起的。即初学的基础相似。

二、都有启蒙老师,黛玉当香菱的老师那肯定绰绰有余,我们看《红楼梦》里写诗社的那段日子,数黛玉的佳作最多,而且她从小就有系统的学习,看的书又多。

      当然我也有二位老师,都是在认识的,要说首推,那自然就是诗呆老师了。认识他是因为在里对对子被他指点过很多次,然后慢慢地跟着老师的公众号“稼翁当代古诗词”开始学习的,老师的公众号里有很详细很系统的诗词学习方法。内容涵盖诗词的平仄讲究,用韵规则,对仗要求,如何做诗,如何改诗等等。在公众号中老师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从入门学习到自己做诗再到做出好诗。而且为了大家能够慢慢消化,老师每次都只讲几分钟,但是都很实用,方便实操。而且老师在有数十万的粉丝,知名度很高,是有名的大才子。所以诗呆老师做我的老师那简直就是高攀啊。实如千里马得遇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常常把自己对的对子或是做的诗发给老师,请他帮忙指正。很多时候问的问题联我自己都觉得很低级但又确实不明白不得不问,但老师也会耐心的给予解答。我对的对联和写的诗,不是平仄有问题,就是押韵不对或者措辞不好,老师都会一一指出,并给出建议。老师还按照从易入难的要求给推荐了《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更是推荐了用来矫正诗词的小程序。虽然我仍然做不出好诗来,但总算有了一些进步,期间也对出来一些得到老师认可的对联。“鸭荡春江水,风扶杨柳腰。“四海为家同命运,天涯比翼共逍遥”“桃花化作相思泪,却扇遮拦玉面哭”“宏图霸业凭谁笑,指点江山任我行”“春秋十载惊云梦,人生百年著文章”“大道至简,书于心,知易行难乎?

万物归宗,道居首,始易终难也。”

期间做出了二首诗,老师也都详细给予点评,肯定了其中好的地方,也给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以下二首是我写过的诗。

  七绝|花开才知错

根种秋时春欲放

玉身青翠惹人怜

只言体俏容颜妙

却把洋花作水仙

七绝 | 只期此刻到苍穹

清风明月意相同,云淡身轻跃入空。

不寄愁思和爱恨,只期此刻到苍穹。

      诗呆老师的作品如其人一般大气,浑然天成。或是忧国忧民,或是借景抒情,或是言物表志,有时虽然寥寥数字却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大智慧和浪漫情怀!每次拜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长期阅览,让人收益良多,也是视觉上的享受。我对老师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永不绝。在此要特别感谢诗呆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我将继续学习和努力,做个合格的学生,争取早日做出令自己和老师满意的诗词。

    再来说说纳兰老师,是在投稿时被拒才认识的,后来问了被拒原因,老师详细给指出因为有韵误,并且改过韵律之后又发给老师之后,她也给予了点评,这位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女,写回环诗简直就是信手拈来,更擅长写词,真可谓是纳兰家不是才子就是佳人啊!作品清心优雅,很有诗情画意。我对老师的作品那简直就是膜拜!

三、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很执着,甚至到痴迷,发狂的境界。

对于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宝钗说过这样一句话:“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我又何尝不是呢?本来就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一旦学进去就知道死磕,常常生搬硬套。我痴迷对联那几天常常是吃饭也在琢磨,有时半夜醒来也琢磨对联忘了睡觉,没事儿就拿着笔抄出几个上联,然后一心要对出个好的下联,简直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而且抓住问题不放手,还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找出了诗呆老师出的上联的失替的问题,没想到居然瞎猫碰到死耗子给蒙对了,老师不但没有不高兴,还虚心的接受了错误,及时的改正了上联,真是所谓是的虚怀若谷啊!但愿我这样能够以勤补拙,但又不失灵性。

为什么说不如香菱的百分之一呢?

其一、香菱有一个好的环境,当时她的主子宝钗,老师黛玉,还有大观园里的一堆小姐都是做诗的高手,她虽是丫鬟,但也经常参与其中,我呢?我周围哪有做诗的呢?从小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其二、香菱有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本是富贵家庭的小姐,因为被拐卖,沦落到给人做妾。诗词中可以流露出真情实感。我呢?简直过的就是平淡,普通的人生啊。没有什么好感慨和抒发的,常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其三、她能够耐得住性子看书,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常常和行家交流。我呢,其实内心挺浮躁的,看书就只能看一会儿,静不下心来,积累的远远不够。

其四、香菱锲而不舍,虽然写出的诗几番被黛玉打击,但是贵在坚持,最终做出了一首好诗。文中写到:“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最终她被请入诗社。

      香菱做的最好的诗就是下面这首,一起来欣赏一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是的,香菱学诗不错,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是的,香菱学诗的这种精神和劲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模仿。

        以上我说了这么多,不是说我在研究红学,也不是说我能做诗了,旨在表达我对诗词的一点个人爱好,还有我自己内心的对于诗词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果有喜欢诗词的朋友,欢迎一块学习和探讨,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提意见和建议,多给予指导和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