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鲁班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国人。姓公输,名班,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工匠,被建筑木工行业的人尊称为祖师。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说大话,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骄傲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门还好的门吗?”木匠听后脸红的像个红南瓜,不好意思地说:“唉,我真是鲁班门前耍大斧啊,惭愧惭愧。”说完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从此以后,这个木匠便踏踏实实的学习木工手艺了 。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这么来的。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成语“班门弄斧”出自宋朝·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原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后比喻在行家面前说自己有很大的本领,自不量力。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讲了这个年轻的木匠没有多大本事,还骄傲自大地在鲁班门前吹牛。它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学会谦虚,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越多,就知道越多,就不会有班门弄斧的行为。比如:你在比你知识多同学面前说自己知道这知道那,结果让你说也说不出来,这就叫做班门弄斧。

另外,这个成语还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就是敢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的人,应该也是一个大胆、机智、灵敏,有一定学问的人。我们社会的进步就是因为有这些具有“班门弄斧”精神的人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从没有知识到有知识,再从有知识到追赶,直到超越前人。如果我们没有半点学识,也就谈不上什么“班门弄斧”。作为学生,我们就更应该有“班门弄斧”的精神。因为只有在尝试与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知识,才能进步。“弄斧”不只是鲁班才会,你也可以哦。只要你舞得精彩,舞的有道理,大家就会为你喝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