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处世哲学

如题所述

苏轼,北宋文豪,在诗词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且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而他最吸引我的地方不仅仅是他独一无二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诗词,更是他的善良和乐观。他虽三贬黄惠儋,但他所到之处皆为民造福,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词清新脱俗,豪放大气。在我心里,他自成一派,难寻其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他的大气磅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他对亡妻的深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他的悠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他的感慨……

0 1

因“乌台诗案”受诬陷险些丧命,可在王安石等人努力下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人生三次被贬却不改初心,永远旷达幽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是他在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苦难雨雪,而他能安之乐之,苦中作乐,享受风雨。

“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苏东坡在流放中,心中虽然烦闷,但却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培养出耕地、烹调的爱好。他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时时适应困境。

例如他和佛印的经典故事。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那你心里就有牛粪!”怼的东坡爷爷无话可说。真的是位太可爱的老爷爷。

也是与苏小妹的趣事: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妹妹额头高突饱满,人还没走出来,额头先到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挖苦妹妹眼睛凹,眼泪流的像瀑布那样长。)

可机智的苏小妹也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两兄妹亲密关系,敏捷的反应力和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02

苏轼本人也是位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便是“东坡肉”的由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他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的名句,而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亦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旅者,若不是是生离,便是死别,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若是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分分合合便皆为人之常态,又何必忧心挂怀呢?这是他对分离的释怀,对相见的憧憬,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而这一点在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中,我找到了他们心迹互通之处。并且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 字摩诘)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当我读到这句诗心里便感慨万千,这是我最喜爱的一句充满哲学意味的诗,王维与东坡爷爷在乐观,旷达,超脱这些方面有着穿越时空的共鸣,这是有怎样经历和眼界的人才能拥有如此心态?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和画面感,这句诗大意是: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

既然万物循环往复,相互转换,那么在山穷水尽之处何必绝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出发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03

每当彷徨无奈时,东坡爷爷那大气伟岸的诗句便萦绕在我脑海,我相信他的乐观心态在穿越千年的时空,影响着一些人的处世态度,他的词句,也是中华文化这幅大画卷中浓密重彩的一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8
苏东坡的处世哲学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具体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人情世故要看透”,即看透人性,宽恕人性。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相信“没有绝对的仇人”,对于曾经的敌人,他也能“以德报怨”。
另一方面是“赤子之心不可丢”,即永远以赤子之心待人。苏东坡在处世中,始终保持一颗善良、宽容的心,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苏东坡的处世哲学,让他活成了宋朝最伟大的大逗逼,这就是他的社交哲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