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高尚的故事?急急急急急急急

如题所述

  孔融让梨

  孔融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的兄弟很多,他在家排行第六。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一篮特别鲜美的梨子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准备吃梨。爸爸对孔融说:“孩子,你给大家分分梨吧!”

  四岁的孔融站了起来,他来到桌边,踮起脚,先拿起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梨,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双手捧着送到了爸爸面前;又拿起一个黄澄澄的大梨,欢快地来到妈妈面前递给妈妈,接着,他把篮子里又大又好的梨一个个地挑出来送到哥哥们的手中。最后,孔融拣起了最小的一个梨,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曾参教子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很有学问,而且非常讲信用,总是说到做到,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曾申。
  一天,曾参妻子要上街办事情,曾申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就缠着妈妈非要跟着去。曾申的妈妈这次出门要办许多事情,又想早点回来,就对曾申说:“乖儿子,听话,好好在家玩。妈妈上街回来,杀了那头猪给你吃。”孩子很久没有吃到肉了,听妈妈说要杀猪给自己吃,破涕为笑说:“妈妈,你去吧!我在家里玩,等你回来杀猪。”
  妈妈走后,孩子跑到后院书房,摇着曾参的胳膊说:“爸爸,有肉吃啦!”曾参放下书,奇怪地问:“哪来的肉?”小儿子乐哈哈地回答道:“妈妈说,她上街回来就把家里的猪杀了,我们不就有肉吃了么?”小儿子说着,仰着小脸,天真地问:“爸爸,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走,咱们磨刀去,你妈妈回来,正好杀猪。”小儿子高兴地跳起来。
  曾参的妻子从集市回来,远远就听见猪的叫声,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进院子。只见丈夫满头大汗地捆着猪,儿子拿一把雪亮的刀子等在一边。她慌忙上前,拦住曾参说:“这头猪这么小,还没喂肥,怎么能杀呢?”曾参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解地问:“你不是亲口对儿子说,要杀猪给他吃么?”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和孩子一样见识,说杀猪就杀猪。我当时被儿子缠得没办法,哄他的呀!何必当真?”
  “你怎么能哄骗孩子呢?”曾参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对妻子说:“孩子小,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都有影响。你今天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哄骗别人。再说,你在孩子面前说了假话,他很难再相信你的,以后还怎么对他进行教育?”
  妻子听曾参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只能答应杀猪了。
  铁杵成针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歌。

  李白小时候很聪明,可是却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母为了让他长大后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将他送到紫云山上学习。

  有一天,他趁老师不注意,丢下书本,溜下山去。

  他非常开心,四处玩耍。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看见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地磨着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杵。

  李白觉得很奇怪,上前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

  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么粗这么大的铁杵几年才能磨完呀?”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孩子呀,你明白吗?”

  李白听老奶奶的话,非常惭愧:“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有这样的毅力和耐心,我年纪轻轻怎么能贪玩厌学呢?”

  从此李白刻苦学习、仔细观察,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大诗人。
  华佗学医

  明朝有个医生名字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

  一天傍晚,有个病人被抬到华佗的院子里。他双手抱着头,好像痛得很厉害,身子缩成一团,脸色发白,大呼小叫地在床板上滚来滚去。华佗连忙上前为病人看病,可是,却看不出他得的是什么病。

  华佗是个非常认真的医生,他查不出病人的病因,就不会乱开药,于是他对病人的妻子说:“你丈夫一时间还不会死,但是我还看不出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这样吧,我先开一个药方,让他先止住头痛,几天后我再上门替他治病。”

  病人被抬走后,华人华佗翻遍了各种各样的医书,也没有找到好办法。

  想不到,过了几天,那位病人满脸欢喜地来找华佗。原来,他的病已经被一个姓张的大夫治好了。

  华佗听了又惊又喜:想不到自己治不好的病,张大夫竟然能够治好。而且,这个大夫这住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恰好可以前去向他请教。

  华佗背上简单的行礼,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张大夫的家。华佗一见到张大夫就跪倒在地:“大夫,我叫李凡,请您收我做您的徒弟吧!”张大夫看他非常诚恳,就答应收下他。

  从此,华佗就在张大夫门下认真学习。他每天很早起床,打扫院子;吃过早饭,便跟师父上山采药;病人来看病,他就帮忙抄药方;晚上,与师弟在月光下切草药,一直到深夜。

  一天,城里有个朋友要请张大夫去看病。张大夫对华佗说:“我要出外几天,你要带着师弟好好看门,有空就多学习。”师父走后,华佗十分努力地干活,休息时便认真研究医书。

  几天后,有个青年人手捂着肚子,弯着腰走了进来,脸上显得非常痛苦。

  华佗说:“我们的师父不在家,也许过几天才能回来,你们还是请回吧!”

  病人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我病得这么重,好不容易到这里来,求你们帮我看一看吧!”

  华佗实在不忍心拒绝他,就走上前去为他把脉。过了一会儿,他对病人说:“你肚子时有许多脏水,不去掉,是不会好的。这样吧,我替你开几帖药,服药后,也许会吐得厉害,便你不要害怕,把肚子的脏水统统吐掉病就好了。”

  病人拿了药方刚要走,张大夫正好从门口走进来 ,他接过药方看完,脸上露出惊异的神色,他问华佗:“李凡,这药方是你开的吗?”

  华佗回答:“是我开的,师父,请问有什么差错吗?”

  张大夫说:“开这种药方的医生,不是神医就是庸医,你在我这里当了两年学徒,怎么能开这么狠的药方?你的真名应该不叫李凡吧?”

  华佗觉得不能再欺骗师父了,就低下头行礼道歉:“师父,请您原谅,我名叫华佗,因为想跟您学医,又怕你不愿收下我做徒弟才改了名字的。”

  张大夫一听,又惊又喜,急忙说:“原来是华医生,您的医术我比高明多了,我怎么好意思当您的师父呢?”

  华佗大声笑道:“师父不要这样,您有比我高明的地方,我就该虚心向您请教。这两年我在您这里学到的东西真不少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0
汤姆叔叔的小屋
十九世纪末叶,美国盛行着一种毁灭人性尊严的奴隶制度。这种奴隶制度,势将非洲等落后地区的黑人,强制押解到新大陆,做家畜式的买卖。
本书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背景之下,一个非常感人、非常发人深省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汤姆叔叔和另一个黑人小孩就将要遭受被卖掉的命运。那位孩子的母亲为了救她的孩子,带着小孩连夜逃跑。汤姆叔叔为了帮他们,同时也为了报答对他有恩的主人,不顾危险的掩护了那对逃跑的母子,自己独自留了下来等待被卖掉的命运。

在开往奴隶市场的船上,汤姆叔叔遇见了一对父女。一个意外,小女孩忽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汤姆叔叔奋不顾身的跳下水救她。他的勇敢和善良,得到了小女孩父亲的赏识,并出于感激将他买回家当管家,从此汤姆叔叔便成了那个家庭中的一分子。

一段日子过去了,汤姆叔叔在这个家庭里得到了主人的善待,并且和那个可爱的小主人产生了父女般的感情,日子过的非常的平和温馨。可是天意弄人、好景不常,小主人生病去世,和蔼的男主人也意外身亡。汤姆叔叔转而被卖到牧场去做粗活,遭受恶毒的牧场主人非人般的对待,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但是善良的汤姆叔叔心里一点怨恨都没有,一直到死,他都在替牧场主人祈祷,希望能减轻他的罪孽。

《汤姆叔叔的小屋》既描写了不同表现和性格的黑奴,也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奴隶主嘴脸。它着力刻画了接受奴隶主灌输的基督教精神、逆来顺受型的黑奴汤姆;也塑造了不甘心让奴隶主决定自己生死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如伊丽莎和她的丈夫乔治·哈里斯。同时,也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奴隶主的内心世界和奴隶主不完全相同的表现。这本书通过对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格黑奴的描述,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

因此,《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美国废奴运动和美国内战中以林肯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获得胜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它作为一本文学作品而被美国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称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的原因所在。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法国]儒尔·凡尔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贵族格雷那万爵士是邓肯号游船的船主,他从海上的漂流物里获得了一份文件,从中得知两年前在海上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尚在人间,于是毅然带着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特等人,驾驶着自己的游船去寻找和营救。他们到达南美后横穿美洲大陆,最后发现船长的遇难地点是在澳大利亚海岸。他们乘船到达澳大利亚后,遇见了船长原来的水手艾尔顿,上了这个海盗头子的当,又横穿澳洲大陆,被土人俘获后陷入绝境。他们逃脱后决定把艾尔顿丢弃在太平洋里荒凉的塔博尔岛上,不料在岛上巧遇格兰特船长,于是一起胜利地回到了苏格兰。本书还描写了人们在大自然里的种种奇遇,其中有地震,有飓风,有狼群;有几百头牛一起陷入泥潭,滔滔的洪水使平原变成海洋;有他们逃离被闪电击中的大树,又碰上潜伏在水里的鳄鱼;真可谓千难万险,扣人心弦。更为动人的是,格兰特船长为了反对英格兰对苏格兰的奴役,到太平洋里去为苏格兰侨民寻找移民的岛屿而遇难,而格雷那万爵士则为了救他的同胞而不惜一切。他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体现了凡尔纳反对奴隶制和殖民主义的进步思想,显示出维护社会正义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雾都孤儿》
[英国]查理·狄更斯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 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 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 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O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新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父亲出狱后,伙更斯曾一度进惠灵顿学校学习,不久又因家贫而永久辍学,十五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他学会速记,被伦敦民事律师议会聘为审案记录员。一八三一至一八三二年间,狄更斯先后担任《议会镜报》和《真阳报》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日后走上写作的道路。他一生所受学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奋以及艰苦生活的磨练。一八三六年,狄更斯终于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名满天下,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一八四八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身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小活,根据的正是这篇回忆。狄更斯写这篇回忆是为创作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做准备。他小说主人公取过许多名字,最后才想到“大卫·科波菲尔”。福斯特听了,立刻叫好,因为这个名字的缩写D.C.正是作者名字缩写的颠到。于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便定了下来。
狄更斯早期作品大多是结构松散的“流浪汉传奇”,足凭借灵感信笔挥洒的即兴创作,而本书则是他的中期作品,更加注重结构技巧和艺术的分寸感。狄更斯在本书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创作方法概括为“经验想象,糅合为一”。他写小说,并不拘泥于临摹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崭新的创造。尽管书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学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大卫在母亲改嫁后,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中阅读的正是他本人在那个年龄所读的书,母亲被折磨死后,大卫被送去当童工的年龄也正是狄更斯当童工时的年龄,然而,小说和实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儿,而他笔下的大卫却是“遗腹子”。同时,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进了大卫的房东、推销商米考伯夫妇身上。
大卫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卫以儿童特殊的敏感对追求母亲的那个冷酷、残暴、贪婪的商人摩德斯通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当摩德斯通虚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卫时,他发现那只手放肆地碰到母亲的手,便生气地把它推开。大卫向母亲复述摩德斯通带他出去玩时的情景,当他说到摩德斯通的一个朋友在谈话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妇”时,母亲一边笑着,一边要他把当时的情景讲了一遍又一遍。叙事完全从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出发,幼儿并不知道人家讲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年轻寡妇要求再醮、对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已跃然纸上。又如:大卫跟保姆裴果提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裴果提先生是一位渔民。大卫看见他从海上作业后回来洗脸,觉得他与虾蟹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因为那张黑脸被热水一烫,立刻就发红了。这个奇特的联想,充满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阿果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 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奖。

桑提阿果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桑提阿果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象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鱼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头特别崇拜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老头认变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决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 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正当桑提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钓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这分明是马林鱼的重量,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

这时,老人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里。在阳光下,这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后,钓 丝也飞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他俩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直,两手握紧,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

有一次黑人喝了甜酒使出全身力气,竟把他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阿果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只见眼前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鱼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游来的鲨鱼的蓝色的脊背。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对付他们了。

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来看望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一杯热气 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说他还有很东西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第2个回答  2010-09-22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10-09-10
童占辉的故事(收养小不点,担起家的重任······)
任长霞的故事···········
第4个回答  2010-09-10
楼上的,中国古代就有很多,何必扯到国外?像二十四孝,将相和,杀身成仁的文天祥,代父出征的花木兰以及近代的邓世昌、江姐、黄继光、邱少云…很多很多,详细事迹我就不多说了!你可慢慢查找。
第5个回答  2010-09-11
《穷人》〔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一夜的工作》何其芳、《杨震暮夜却金》范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