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敬友的故事有哪些

如题所述

尊师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尊师是一种美德,尊师是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尊师。
一次我接到同学的电话,邀请我去他家。我一进他家的大厅就看到:“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大字。“天地君亲师”,这里的“亲”就是“尊”的意思,而“君”指的是皇上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尊师,地尊师,君尊师,人人都尊师。你看,连平民百姓都尊师,由此可知,尊师是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传统,我们要尊师。
有一个故事,名叫《程门立雪》,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一位名叫杨时的学生,有一个问题不懂,就特地赶去请教老师。谁知老师正在睡午觉,他就让看门的门童不要打扰老师,自己冒着鹅毛大雪站在门外等老师睡醒,再问老师。杨时是一个尊师的典范。后来,杨时有了很大的成就,成了一位学者。古人都知道尊师,今人还不应该尊师吗?我们要向杨时学习,我们要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尊敬老师。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很尊师。“徐特立”就是毛泽东的老师。后来,他参加了革命,参加了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得以锻炼成长,当了主席。但他永不忘师恩,在徐特立先生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主席给徐特立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主席多么尊敬老师啊!毛泽东主席也是尊师的典范。连伟人都这样尊师,由此可见尊师是优良传统,是一种美德。连伟人都这样尊师,我们有理由不尊师吗?
尊师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你尊师,老师就会喜欢你,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给你,甚至把他所有的知识倾囊传授给你。有很多名人都是由于尊师,所以得到了许多知识,终而成为名人。就说前面的杨时吧,由于他尊敬他的老师,得到了老师的赏识,老师便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向他倾囊而授,这就是杨时为什么会成为学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此可知,尊师可让人获益。学生以学为主,我们没有理由不尊师。
相反,有的人不尊师,让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从而冷落你,甚至不愿教你,对你爱理不理的,这样的学生总是一无所成,什么也学不到,空手而归,而后就痛苦地生活,平庸而去,给自己留下的是终身的遗憾。
从古至今,这样的正反事例数不胜数。它无不启示我们要发扬尊师这一优良传统,它无不启示我们要尊师。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