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仲尼,师项橐。的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

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原文选段: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释义:

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春秋时代,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坐着马车出门,在途中看到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其中有个叫相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

孔子的弟子便走到小孩的身边,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请他道路旁玩,只见项橐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走,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

孔子听了小孩的话,便对他说:“你小小年纪,却懂得很多吗!”“小鱼生下来几天就可以在水中自在地游来游去,而兔子生下三天,就能跑好远,我的年纪不他们都大,当然应该懂很多事了。” 孔子听到项橐不服气的回答,便决定考考他。

“你知道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火没有烟吗?”“土山没石头,枯树没树枝,萤火虫没烟。”项橐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很聪明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1
昔仲尼,师项橐(tuo)2,古圣贤,尚勤学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
项橐:七岁为孔子学琴老师。

《三字经》里有这么两句:“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是孔子拜小孩为师的事。
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周游列国,一天,来到宋国境内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拦住去路,不让路过。孔子叫子路去问一下是怎么回事。子路上前问小孩:“你咋不让路哇?”小孩说:“我这是座城池,你们哪能过去呀?”子路说:“这平地哪有什么城池?”小孩用手一指说:“看,这不是城池是什么?”子路顺着小孩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土坷垃垒的一个大圆圈。
子路急忙回禀孔子,孔子下车来到小孩面前:“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呀?”小孩一本正经地说:“你是个知书达礼的人,不会不讲理吧?请问,你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呀?”“当然车让城啦。”小孩指着坷垃城说:“您看,我这是座城池,你怎么能过去?”说的孔子无话可答。孔子心想,这个小孩真顽皮,但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话可答。如果绕道要走许多弯路,从旁边过,又要碾坏庄稼。只得好言好语和小孩商量说:“你能不能把‘城’拆了让我们过去呀?”小孩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这下可把孔子难坏了,急得在那里乱转。
小孩见孔子急得团团转,就说:“我刚才讲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们要以理服人,你若叫我老师,我既不拆‘城’又能让车过去。”孔子想了想说:“好,我就叫你老师。”说着,走到小孩面前,躬身施礼叫了一声:“老师”。
小孩笑着说:“这很简单,您在城外叫门,我把城门打开,车不就过去了吗?”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他既惭愧又敬佩,说:“我不如儒子矣”,于是便问小孩姓名,住在哪里,小孩说:“我叫项橐,住在前边村里,听说你们师徒路过这里,奉父命来迎接你们,刚才和您老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请莫见怪,走,回家坐吧”。孔子听了,心中更加敬佩,就到他家,项橐父子设宴招待。孔子与项橐通过谈话,感到这小孩确实才智过人,赞不绝口,称项橐为“神童”。乃尊七岁之项橐为师,可见大圣人如孔子者尚勤学好问.
第2个回答  2016-05-21
从前仲尼也向项请教过,貌似是这样追答

哈哈,荣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