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前的武侠小说是什么样子的

如题所述

萌芽时期——侠以武犯禁

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或许称之为“故事”更为恰当——有两种说法。一曰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二曰汉前无名氏所著的《燕丹子》。我个人却另有见解——兹以为,中国最早的武侠故事为《庄子.杂记.盗跖》。

这个故事原本的意义是讽儒捧道,文中把盗跖描述成一个“脍人肝而哺之”的残忍大盗。但查阅了他的生平事迹——他是春秋末期奴隶起义的领袖,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应当属于“侠盗”。

把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奉为武侠类文的鼻祖不免有些牵强,但我之所以这般坚持,其原因有三:
1. 盗跖确有此人,且是位颇有名气的历史人物。
2. 文中的描写“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知维天地,勇悍果敢”等特征,符合我们一般认为的“侠”的基本特质。
3. 盗跖是位有思想,有反抗精神,并且敢于冲破旧势力束缚的骁勇将才。这般勇武之人,称之为“侠”也是无可非议。

再说说其它“以武犯禁”的侠客,《燕丹子》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荆柯刺秦的整个故事,汉朝太史公的《游侠列传》记述了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生平事迹,《刺客列传》则是记录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几个刺客惊心动魄的经历。这些故事塑造了一个个侠烈至性,血肉丰满的勇武侠士形象,几千年来涤荡着读者的心胸,是武侠小说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这些毕竟是传记文学,并不是纯粹的武侠创作。
雏形时期——侠情壮志在我胸

直至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学领域极其繁荣,传记小说也开始大行其盛。唐传奇中以游侠为主的著名作品有《聂隐娘》、《昆仑奴》、《红线》、《虬髯客传》等。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人们对现实的无奈,又看不到希望与出路,只有寄情于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

——不畏强权、本领非凡的侠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特别是《虬髯客传》,写的是隋末时期,虬髯客、红拂女、李靖这风尘三侠的故事,全篇侠气纵横,依托历史为背景,衍生出一段豪侠故事。金庸大师称该小说乃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除却文章和故事,诗歌作品也透露着丝丝“侠气”。李白的《侠客行》,王维的《老将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无一不是慷慨激昂、侠胆士气之作。李白行走江湖时,总要随身佩戴一柄长剑,暂且不提“落魄江湖载酒行”的杜牧,也不说“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就连温文尔雅的陆放翁也写过“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的诗句,来暗示和证明自己也是拥有侠之精神的。

宋元时期,武侠文化开始衰落。
里程碑时期——历史的另一种编年方式

元末明初时期,《水浒传》巨著悍然出世,让武侠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小说从文言变成白话,从短篇变为长篇,演义类章回体小说开始盛行,也标志着武侠小说创作的成熟。

人们惊奇的意识到:历史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编年方式,并且可以写的很好看。

待到清朝时期,公案类小说发展很快,如《施公案》、《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等。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官府与侠客联为一体,清官公正廉明,侠客行侠仗义,书中即有英雄肝胆,又有儿女情长,突破了“纯武侠”小说的局限性。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更是一部传世经典之作,在武侠历史的地位极高,不仅在现代改为评书及电视剧等令人熟知,也为后代创作历史性武侠小说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时期——南拳北腿,各领风骚

到了民国初期,武侠小说的创作盛况空前。20世纪20年代,平江不肖生的一部《江湖奇侠传》,被称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开创出成熟武侠小说的第一个光辉年代,至今影响深远。其实准确的说,《江湖奇侠传》并不算是一部传统的武侠小说,因为其“飞剑、法宝加侠客”的元素构成,或将其称之为仙侠小说更为恰当。

《江湖奇侠传》让平江不肖生登上了当时侠坛首座,由于平江不肖生为南派武侠代表,北派的武侠大师们开始技痒难忍。北派武侠宗师还珠楼主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将南北武侠的争奇斗艳推向了高潮。这部小说被香港文学大师倪匡评为“天下第一奇书”——古今中外,未曾有过任何一部小说,是充满了如此奇妙不可思议的幻想力的。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也将它誉为“神怪武侠小说空前精彩第一巨著”。

到后期,南北派之间有了更细致的分支,分为了“奇幻仙侠派”、“社会反讽派”、“帮会技击派”、“悲剧侠情派”和“奇情推理派”等武侠小说的派别和方向,也为后世开创了一套脉络清晰的格局。

那个时期,著名的武侠大家有向恺然(即平江不肖生)、赵焕亭、李寿民(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著名的武侠小说有《奇侠精忠传》、《荒江女侠》、《碧血丹心》、《四海群龙记》、《江湖二十四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七杀碑》、《卧虎藏龙》等等。

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大陆人士,大多只知道“金古黄粱温”这些武侠大家,而把给金庸古龙等启蒙和奠定基础的武侠大师们忘却了。也无怪乎此,这些武侠大师们的名声和作品不为人熟知,是有原因的:
1. 当时正值乱世,军阀割据,国共两党对峙,以及八年抗日,极大的影响了作品的销售和传播。
2. 当时媒体的广告力度不够,印刷能力低下。
3. 建国后的文革运动,更是把这些作品埋没于火土之中。

尽管如此,那个时期武侠大师们的作品,还是极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了后代武侠作家们的创作方向和叙事思维。比如我们普遍认为现代修仙类小说的鼻祖是萧潜的《飘渺之旅》,但我敢肯定萧潜定然看过《蜀山剑侠传》之类的作品,并以此为基准开创的修仙模式。
辉煌时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后期的文革等一系列变动,武侠小说在内地销声匿迹;但在香港却获得了新的繁荣,形成为今日的新派武侠小说。新派武侠小说的“新”,在于去掉了旧小说的陈腐语言,用新文艺手法去构思全书,从外国小说中汲取新颖的表现技巧,把武侠、历史、言情三者结合起来,将传统公案与现代推理揉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金庸、梁羽生并称新派武侠小说鼻祖。

“梁”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这是现代普遍的说法。但据我查证史料,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另有其人——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侠坛的北派武侠代表人物之一的朱贞木。他是位真正意义上的“集大成者”: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丽神奇于现实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侠情派的缠绵婉约于江湖的壮烈凄艳之中;其三是吸收历史派的沉雄厚重于小说的虚构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领域开创了许多奇功,为后代所继承;其五是“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

到了六十年代,武侠小说在台湾大为流行,古龙异军突起,脱颖而出,以其悬疑推理式武侠小说别树一帜,与金、梁形成鼎足三立之势。古龙行文跌宕跳跃,句式简短,构思巧妙,自成一格,情节惊险曲折,结尾出人意料。

这个时期,金、古雄视,温、梁虎踞。还珠帜张于前,黄易翼护于后。极盛之时,街谈巷议,贩夫走卒未能免此,也可算得上一代之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8
武侠小说的精神领袖,金庸、梁羽生、古龙。
作品经典、武侠小说典范,例如《神雕侠侣》《白发魔女传》《萧十一郎》这些,大家都看过,也没什么好说的。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些新的武侠小说吧,《飞刀问道》《风声鹤唳》《剑心长虹》““““有-看-书-社””””
这些现代的新武侠小说就是这公粽号的
第2个回答  2020-05-16
看武侠小说通常是在有看书社看,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公总号里面的武侠小说比较多,而且都是些新书,比较符合现在的大部分人看
第3个回答  2020-04-28
如果说问在哪个公众号看小说比较好,那当然选又看书社了,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书是真的多
都市情感、总裁豪门、都市异能、婚恋生活、玄幻奇幻、古代言情、历史军事、穿越重生、仙侠武侠、幻想时空、游戏竞技、科幻末世等等
如果不是用的方便,也就不会推荐了,但主要还是看个人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