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文学和八十年代有何异同

如题所述

五四时期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相比,二者存在着现行后续的关系。但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八十年代文学对五四文学有继承,也有发展。
(一)五四时期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相同点。一是创作的思想背景方面,五四时期和八十年代初期,都处于中国社会的思想转化期;二是文学的主体性方面,对于“人的文学”的强调和文学自身价值的重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当代文学界和五四时期的现代文学界所共同倡导的。八十年代文学界“重写文学史”的运动,根本在于重新确立文学的主体性意义。这与五四时期文学先贤们所倡导的理论,即强调作家主体对于社会人生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三是艺术手法方面,对外来流派、风格和方法的宽容迎纳等,不管在五四十年文学中还是在八十年代文学中都有着显著的表现。四是文学创作特点方面,八十年代文学不仅继承了五四文学启蒙的传统,并且将这种传统贯彻到实践中,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了与五四十年同样繁荣的局面。洪子诚先生在谈到八十年代的文学时说,八十年代的文学就是在“复活‘五四’作家的‘启蒙’责任和‘文人’意识,以及重建那种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立场。”可见,八十年代文学与五四文学存在着现行后续的关系。 《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也以五四乡土小说和八十年代寻根文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分析、思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这两个时期的乡土文学创作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在相类似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文学创作会呈现出相类似的状态”。
(二)五四时期和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不同点。一是创作的社会背景不同。五四时期处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时期,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刚刚度过了十年内部动乱;二是文学启蒙的意义不同。如果说八十年代文学体现的是一种“反思”,而五四时期的文学则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潮,其目的是要从思想文化层面启蒙愚昧麻木落后的国民;三是产生的文学社会效应不同。八十年代文学创作中,并没有出现像鲁迅那样博大精深的划时代的文学巨人,在熔中外古今为一炉时,在对时代现实、民族深层心理的发掘、剔括上,八十年代的作家还缺乏像鲁迅那样的智慧、魄力和勇气,因而八十年代文学对国民思想影响的深刻性远不及五四时期的文学;四是文字特色不同。五四时期的文学,是白话文刚刚开始阶段,以文言文创作仍然是主流,而八十年代用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已基本上绝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11
五四时期的文学主要以思想解放为核心,打破旧思想的束缚,追求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八十年代的文学首先是回忆,回忆文革的生活,其次是反思,反思文革的影响,最后是希望,主要表达新思想新生活新潮流。
第2个回答  2016-07-26
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 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索燕华提要:本文将20年代乡土文学与80年代寻根文学放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进程中考察,从民族文化看的角度来揭示这两种文学的内在联系看和继承发展。从这幅乡土———寻根画面中,挖掘出民族精神看世界更深层的文化心理,改造和重塑民族的灵魂,揭示民族文化的精粗优劣,从而在历史新时代,改造和重建民族的文化。*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进程,是在民族历史大转折、社会大变革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不断形成文学的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无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负载者———农民,就成了这一进程中的主体观照对象。纵观这一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民族历史两次大变革、东西方文化两次大碰撞时代,即在...饱含着乡土气息的农民题材小说———20年代的乡土文学和80年代的寻根文学,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揭示这两种文学的内在联系和继承发展,改造和重建民族的文化,揭示民族文化的精粗优劣、社会大变革中、大交流中,是在民族历史大转折。无疑、传统与现代。纵观这一历史进程:在民族历史两次大变革,即在掀开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页的“五四”时和迈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的新时期(改革时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负载者———农民,就成了这一进程中的主体观照对象,在新与旧,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从这幅乡土———寻根画面中,改造和重塑民族的灵魂。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农民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是在历史走进20世纪的现代中国、斗争和渗透中,挖掘出民族精神世界更深层的文化心理、文明与愚昧之间冲突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 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索燕华提要:本文将20年代乡土文学与80年代寻根文学放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进程中考察、东西方文化两次大碰撞时代。*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进程,从而在历史新时代,在时代的交叉点上,崛起了以寻根意识为宗旨,不断形成文学的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
第3个回答  2016-08-04
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 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索燕华提要:本文将20年代乡土文学与80年代寻根文学放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进程中考察,从民族文化看的角度来揭示这两种文学的内在联系看和继承发展。从这幅乡土———寻根画面中,挖掘出民族精神看世界更深层的文化心理,改造和重塑民族的灵魂,揭示民族文化的精粗优劣,从而在历史新时代,改造和重建民族的文化。*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进程,是在民族历史大转折、社会大变革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不断形成文学的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无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负载者———农民,就成了这一进程中的主体观照对象。纵观这一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民族历史两次大变革、东西方文化两次大碰撞时代,即在...饱含着乡土气息的农民题材小说———20年代的乡土文学和80年代的寻根文学,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揭示这两种文学的内在联系和继承发展,改造和重建民族的文化,揭示民族文化的精粗优劣、社会大变革中、大交流中,是在民族历史大转折。无疑、传统与现代。纵观这一历史进程:在民族历史两次大变革,即在掀开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页的“五四”时和迈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的新时期(改革时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负载者———农民,就成了这一进程中的主体观照对象,在新与旧,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从这幅乡土———寻根画面中,改造和重塑民族的灵魂。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农民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是在历史走进20世纪的现代中国、斗争和渗透中,挖掘出民族精神世界更深层的文化心理、文明与愚昧之间冲突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 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索燕华提要:本文将20年代乡土文学与80年代寻根文学放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进程中考察、东西方文化两次大碰撞时代。*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进程,从而在历史新时代,在时代的交叉点上,崛起了以寻根意识为宗旨,不断形成文学的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
第4个回答  2016-07-18
五四时期的文学是对革命充满着激情的,力图打到旧传统创造新世界。八十年代的文学多是反思,反思中国过往几十年的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伤痕文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