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分别承担不同功能,其中主要起拦水泄洪排沙的作用是()。

如题所述

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分别承担不同功能,其中主要起拦水泄洪排沙的作用是飞沙堰。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只有内江水可以进入成都平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内江水以巨大的冲击力流到此处,会被飞沙堰旁边狭窄的宝瓶口制约,于是水流会在飞沙堰产生旋涡,水中大量的砂石将会被旋涡甩出飞沙堰,这样便有效的防止了泥沙淤积。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

宝瓶口同飞沙堰配合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关键。在洪水期间,内江水位提升高过飞沙堰,洪水就进入外江流走。

再加上宝瓶口对水流的约束,达到了防洪的作用。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

名称来历: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被称为“湔堋”。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唐代,都江堰被改称为“楗尾堰”。

因为当时用于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因此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