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少于500字,兼顾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写一首有内涵的美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千古名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先来个作者简介,对于词的字面意思在这里就毋庸多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这首词就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相信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说得夸张一点,大家差不多都能倒背如流了,今天我拿出来在此浅谈一下个人对此词的理解,也可以算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吧!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老先生正任密州知府。当此中秋之夜,作者畅饮大醉后,抬头所见的是皓月当空,银光泻地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让作者不觉想起了分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在举杯望月之时,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流传至今的佳作词篇。

对于作者当时的心境我们还是暂且抛开,先从词面的意思来理解一下,除去读来朗朗上口之外,更多的是为词中对于景的描述而折服,作者所用的每个字都是精挑细选、反复推敲而来的,都是恰到好处,无可挑剔之选。写到此,肯定朋友们都要笑耻了,苏东坡老先生何许人,用你在这里指点,其实我不是要对词中的文字说三道四,就我这个凹水平,哪里敢啊!只是感叹于作者对于词的运用上,我这一生也只能是高山仰止,要是能从中悟出一点什么来,也就不枉自己酷爱这首词了。

只是特别喜欢这首词中的每一个字,“明月几时有”,看似多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能表达出让您想不完的深意,用寓意悠远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接下了就是“把酒问青天”,是啊,面对当空的皓月,心中的疑问,感叹也只能是这么聊发一下,只能是问天了,可这问却又非常之不简单,问天而且是问的青天,青天代表什么,我总觉得单从字面难以理解,是单纯的问天吗?为什么不是问苍天,而是问的青天。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揣摩,青天不是在古代也代表“官”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包青天,也就是说要问清官,什么事一定要问青天大老爷,就因为这个明月几时有吗?十五的明月一年中至少会有12个,当然除去阴天无缘之外,可以说见到明月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或者就是因为是中秋节,那也不至于因为中秋的明月圆就问青天吧!看来作者此刻的心情可谓纷繁复杂的,有那么一种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可似乎又不全是这样的心情。作者当时一定是感慨万千,有太多的不可以,有太多的牵绊和束缚,难以一吐为快,所以就借酒、借景来抒发一下压抑的心情,也才有了接下来更优美的词句。既然是问青天了,就非常明显地要继续追问下去,“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传说中的嫦娥奔月,传说中的天上人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异,作者遥想的那种理想生活,就是现在的天上,究竟是不是作者所渴望得到的生活呢?这一问就把自己的心志托出,带着疑虑、带着向往,“我欲乘风归去”,作者想离开现在的生活,想要奔向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可总是在担心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啊,想象中的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当真的要重新面对的时候,作者不得不顾虑重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想到这种歌舞升平的生活,真的和现实中的一样吗?由此不难看出作者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深厚感情。还是现在所生活的时空是最美的,虽然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的不尽人意,但是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哪里有我们想要的完美生活?还是要自己来安慰一下,让自己能洒脱一些,“何似在人间”,突出了作者对现在生活的无限热爱和不尽眷恋。

接下来作者写到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看似作者是写当时明月照耀下的美丽人间,实则让我感到的是作者心事重重,有点茫然,有点失意,不知自己究竟该怎么样来安抚自己,是继续留下来干自己所不愿意干的工作呢?还是逃离这喧嚣的闹市,有点欲走还留的意境,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仅是妄猜而已。思前想后终于写出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作者仿佛一下子挣脱了思想的羁绊,这就是要面对的现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是让自己学会放弃,超然一些,坦然一些更好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下子就把作者的思想放归了自然之中,这一切的感怀都是不必要的了,这种分离、这种牵绊自古就难全,还是想开些吧!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洒脱、旷达的襟怀,能做到超然物外,把人间的悲怨、世事的不平,都同月亮的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以求得安慰,这是作者多么坦荡的胸怀啊!终于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流传千古的经典绝句,让我又从中仿佛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高尚情怀,那又是怎样的思想境界,向自己的兄弟及人世间所有饱受离别之苦的亲人们,送上这动人心扉的深情问候和祝愿,也由此给整首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通篇所要表述的就是一种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深意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写到此,心中的感叹还是如此强烈,是因为年少时候,也经常对月感怀,记忆深处那曾经的对影成三人的情景,至今是怀恋无限,好想能再重温往日的旧梦,只可惜,跨越万水千山的那份爱,只能是珍藏在心底、铭刻在心间……唯有祝福是我永恒的祈愿了!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领悟这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真谛和精华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