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的解释?

如题所述

生路上很多时候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所以在得与失之间,我们无须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地挣扎,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必需、最纯粹的东西。得失一瞬间,也许如何来理解在于一个人的心态,而老天是很公平的,在失去的同时总会让对方得到一些相对应的东西,得与失也就是这样平衡的吧有句古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不得不失,不失不得。在我看来,得与失,已经成为我们生理乃至心理的两种不同的面具。

记得小时候我问过母亲什么是得,什么是失,母亲也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失是得的阶石,得是失的顶峰。”小时候一直不能理解这句话其中的深刻含义,现在想来,不知道为何能把这句话理解得这么透彻。

失,什么叫失?“失”这个字在词典里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没有了,完了。然而,什么才叫没有了,完了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不知为何总是叹息“光阴似流水”这几字,,有时候甚至用这几个字来形容我们的生活。

是呀,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的视线中一天一天的流逝着,每当我们用手指来掂量它的成份时,却发现在我们的心中,早已失去了太多、太多的美好,现在想来,留在我们心中的,只不过是几许残而留散落的记忆,甚至有时会有一种一声叹息的消极思想。我亲自感受过这样的心情,每当我想起那段经历时,心中总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留念之情。

童年的记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段很珍贵的回忆,那时的快乐,那时无忧无虑的心态,早已成为我们现在羡慕的对像了。人们都说过这样了一句话: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因为长大了就可以独立自主,干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然而当我们是大人的时候,就盼望自己还能够回到童年时代,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事业,我们是有能力的人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么自由自在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失去的是童年的美好,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幸福生活。唉!光阴无情人有情,失去的东西不一定再得到,只希望失去的东西都是必失之物。

得,什么叫得?“得”这个字在词典里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得到,拥有。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才叫得,有人说过,得,有时候只是一种执着,并没有什么现实中的行动。执着,这是怎样的一种执着,有时候我总是去寻找这一种特别的执着,有时候是一种惊喜,有时却又是一种失望。在我的一生之中,不知道得到的东西有多少,也不知得到的东西是好还是坏,然而,每当我得到一种东西时,心中总是那么的坦然,有时候也是一种喜悦之情。

不知道我得到自己的第一份薪水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记得我那时还是20岁,在一家电器公司做文员,本来就是学会计专业的我,对于这样一种汇总工作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然而当我得到第一份工资时,心里总是得意洋洋的,虽说钱对人们来说并不是一种什么好东西,但是自己挣的第一份钱总的来说是一种收获,那种得,能够唤起心底的快乐和幸福。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每当想起老子说过的这句话时,对得与失有了另一种看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不停的得到一些东西,同时也不停的失去一些东西,但在这种得与失之间,得到的事物不一定是好事,失去的事物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不停的在接受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物,在我们认人识物的本能上,都应该以认识人或事物的根本为原则,不要被虚伪的假面目迷失了我们的眼睛。有时候失去某个人或某件事故然可惜,关键是要看这样的失去值不值得,得与失在这里的关键就是:优胜劣汰。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没有不失之得,也没有不得之失,不以物为喜,不以己为悲,得与失,处于得得失失之间,还能认清其中的真理足矣。得与失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
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到满天的繁星;失去了绿色,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我们走进了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园环失去了一个部件
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这个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得到那个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花开花落总有时”,一切都有它的所得和所失。
生活对人是平等的,在你得到美貌的同时,你也许会失去与之成正比的智慧:在你得到快乐的同时,痛苦也许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你。所以说,人的心房住着两位客人,痛苦与快乐,你太快乐了,会吵醒沉睡着的痛苦;当你痛苦时,快乐会随时降临到你的身上。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泰翁看似平常,实则深刻的哲理名言帮我们架通了一座桥——一座失望化为希望,痛苦化为快乐的桥。让我们明白了得到一种幸福,失去是另一种幸福,明白了拥有什么就品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人生亦然。

  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它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失恋,首先是一种幸运,其次才是一种不幸。失恋,为了爱是必要的,因为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呢?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已经赢得了值得羡慕的一分,你的人生由此变得丰富,气质也因此而成熟。

  人在得意中常会遭遇到小的失败,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譬如一位千万富翁,很可能因为失去了两百万元的账而郁郁不乐;一位经理可能因为遭受总经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们计较眼前的小不如意,却不想想自己已经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许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乐;甚至千万富翕自杀了,经理辞职了,到头来这些得意的人由于自己的看不开,终于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是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伙子,还是穿开裆裤时,也记不得是哪一天,发现门前那堵墙上有一个闪光点,在阳光下耀耀生辉,艳丽无比。从此,朝思暮想,流连仰望。终于有一天,渐渐长高的小伙子决定爬上去看个仔细,百年危墙,高不可攀。近了,近了。最后,那只颤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来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丧得很。事物的转换总是这样,小伙子在此之前,拥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柄牙刷时,却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这正如佛经上所说的:“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真是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由呢?

  更深一层想,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孔子家语里记载: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手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个人而言,有得有失;就全人类而言,不是一样吗?这彷佛云来云往、雨来雨往,这世上总有晴朗与阴雨的地方;又正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世间的一切总是继往开来,生息不断的。所以得与失,到头来根本就是一无所得,也一无所失啊!

  患得患失的人,一生总是很苦恼的。他们对取舍疑虑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知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只要我们正视人生的得失,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

  正确认识得失,得到了也可能失去,无论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时常这样提醒自己。这样,得到了的时候就会倍加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们所能做、所应做的只是在“得到”时珍惜它。

  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1

得与失字面意思即得到与失去。

1、得失,汉语词汇。

拼音:dé shī

指成败;利害;短长;优劣。

见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基本解释:

[success and failure alose]∶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拓展资料:

引证解释:

1、得与失。犹成败。 

①《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注:“明主得,闇主失。” 

②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鉴。”

2、得与失。指利弊。  

①唐 韩愈《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②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①晋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②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鹄下翩翩。”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  

《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  

①《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②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②《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则与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得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18
不符合心意的;不得志。


造句:
1、情场失意的他希望在生意上捞本。
2、而且经常要有危机感,那么一旦遇到倒霉、失意、落魄的情况,就不会张皇失措了。
3、生活中的失意之事不能看作命中注定的。
4、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失意正是种考验,怎能自暴自弃?
5、他官场得意,但却情场失意。
6、他故作闲适,来掩盖他的失意,借这一唱三叹来发发牢骚。
7、感谢母亲,当我失意,双眼迷离的时候是那拥有万丈柔情的妈妈开导了我,为我在人生路上找到一个指向标,指引我前进。
8、失意的时候,母亲一定能在我的身边。她的鼓励及安慰,总能让我在逆境中找到自我。
9、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的声音,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意或失败归咎于周边的环境和他人,甚至总想着要去改变别人来适应自己。其实,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征服世界,并不一定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人生最大的。
10、个人建议你找份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至少能分散心里的压力,而且还能赚点生活费,人这一生,什么情况都能碰到,酸甜苦辣也有会有,一时的失意不算什么的,坚强些。
第3个回答  2021-03-11
时间如同浮云一般匆匆流逝,今天已经是开学的第四天了。虽然每一天都感到忙忙碌碌、疲惫不堪,但是今天我意外获得了一件神秘的礼物——老师送给我了一本笔记本。本子的第一页是老师写着:“赠——雨晨同学:品学兼优、好学上进、博学善思、笃学力行……”我顿时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告诉我说:“这都是你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辛苦所获得的回报。”我顿时恍然开朗。
记得我刚刚上四年级担任班长时,老师每天都会安排我组织大家早晨值日,预习课本内容……有一次,我中午回家写完了正式作业。下午到了学校,老师让我到办公室教我如何编辑课件。我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慢慢熟练,最后我不仅自己整理,而且还用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课件。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回想起从前那一桩桩一件件让我不知所措,无以应对的往事来。虽然它们让我失去了太多太多休息和玩耍的时间,但是它们让我得到的是同学们羡慕、敬佩的目光;老师信任、赞许的目光;还有对那我来说无价的做人处事的方法,促使我成长的印记……
这时我才深深领悟到mzx教导我们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正含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07

得与失 解释

我们经常讲得与失、有与无,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成与败、好与坏、善与恶、福与祸,人家说吉凶祸福,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实际上都是我们心里着相的相,就是我们那种思维的感觉。很多人搞不清楚,还把相作为面相,实际上面相就是你心里的面相,就是你心相的体现。我举个例子,这个人很贪财的,你跟他一讲话,三句,他就讲到财了;这个人很好 色的,三句话,没讲多少,一会儿色  方面的笑话就出来了。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一个人的心相要正。你们去看看小朋友,他为什么正,他为什么非常可爱,为什么你一看到小朋友你的烦恼就会少?因为大人的烦恼由心写到了自己的脸上,所以大人不可爱;小朋友从内心没有烦恼开始,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产生着好奇的心,所以他们内心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脸不著相就纯洁,你就可以跟他一起共事,一起做事情的话你也会没有烦恼。

一个人,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一切都要从正心开始。正心是什么?就是心要正。过去佛法界有讲过“白心”,我们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心里要明白,我们做什么事情要干净,人家说明明白白、干干净净,所以叫静心,又叫白心。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识上面那个心,我感觉到很开心了,很满足了,骂过别人了,在很多人面前有过面子了,只不过是满足了自己虚荣的心,是暂时地拥有了一些对物质和虚幻的思维的支配。因为你是人,所以你就会对一些人间的物质和虚伪的感觉特别重视,你在找这种感觉。现在很多小青年一开口跟人家说“我跟你没感觉”、“我跟这个人不开心,我没感觉”,实际上,你们就是跟自己的心在打交道。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伤害了自己真诚的佛心;有时候为了一个面子,伤害了真正的自我内心的纯洁的那种感觉。所以人的感觉是虚幻的,他明明知道这个物质拿在手上是我的了,但是很快就会失去。

人的心,什么叫有?什么叫无?因为你有了,就是虚幻的东西在你心中了;无了,就是虚幻的东西走了。所以在人间才会有:有与无,得与失,多与少,成与败。

我们人有时候会非常失落,非常虚空,就像我们学佛人也是一样,寻寻觅觅,想找到自己一个家,但是自己业障来的时候又不知道要找什么。有时候因为心中没有主 宰,空虚;有时候修心修到后来觉得非常枯燥,觉得没有满足感,心中就产生一种安乐感和快乐感,所以就不会有法喜,因为我们是人。

学佛的人从来没有去认知自己的内心,而只是借助着外界事物的一些力量来和自己的内心有一个相识的过程。所以佛法界经常说“心相”,你的心和你的表相结合在一起就是心相。实际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非常有圝意思,你们看看这个字——想,上面是一个“相”,下面是一个“心”,上面是一个对人间着相、看到的东西,一种相,但是你一上心了,你就开始想了,你的心就动了。所以想是怎么来的?不停地想,想到后来就愚痴了,放不下了。想就是因为你的心动了,那么心怎么会动呢?“心”的上面有一个“相”字,因为你在这个世界上,外相、内相和你的心合在一起了,这个相就产生,你的心念一个连一个,一个境界转在一个境界,你就不会这么干净了。

台长告诉你们什么叫相,比方说,你看到黄金是形象,你用黄金做出任何形状的东西,那也叫相。但是实际上黄金变了吗?没变,它还是黄金,本相是黄金,但是做出项链、耳坠、手链等等,本相没变,但是本体体型在变化。

通  过这些,台长告诉你们,其实我们每天通

过眼耳鼻舌身意接圝触外界,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 头、身  体接 触到外界之后我们的心中就产生了无数的分别心、执著心,其实就在转变你的体相。为什么有些人拼命要钱,那些女孩子一讲到钱,接下来就变了,什么都愿意做了,这就是她的体相在变化。所以台长告诉你们,你们要记住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接 触外界,我们不能有分别心和执著心。因为这些分别心和执著心让你执著你的心相;你的心里一着相,你就开始想这个事情了。比方说过去你这个人看到女孩子没有反应的,等到你看见这个人特别好看,你的心一动,你就开始想了。是不是上面一个“相”下面一个“心”啊?心一动,你这个事情就开始想了。

我们经常讲得与失、有与无,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成与败、好与坏、善与恶、福与祸,人家说吉凶祸福,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实际上都是我们心里着相的相,就是我们那种思维的感觉。很多人搞不清楚,还把相作为面相,实际上面相就是你心里的面相,就是你心相的体现。我举个例子,这个人很贪 财的,你跟他一讲话,三句,他就讲到财了;这个人很好  色的,三句 话,没讲多少,一会儿色 方 面的笑话就出来了。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一个人的心相要正。你们去看看小朋友,他为什么正,他为什么非常可爱,为什么你一看到小朋友你的烦恼就会少?因为大人的烦恼由心写到了自己的脸上,所以大人不可爱;小朋友从内心没有烦恼开始,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产生着好奇的心,所以他们内心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脸不著相就纯洁,你就可以跟他一起共事,一起做事情的话你也会没有烦恼。

过去儒家教育讲,“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在《礼记·大学》里面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把这几句话反过来就知道了:心正了,身 体才会正;身 体正了,家才会好;家好了,国 民每个人的素质都高了,国圝家就好了。儒家教育讲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我们学佛做人要有自我修养,从自己的修养开始,你修养好了,你的家庭就有秩序了;家庭好了,国 家就安定、繁荣、团结了;国圝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就天下平了。

所以不管什么事情,要从心开始。这句话希望大家好好地思考,就是告诉大家,要正心,就是心要正。一个人心不正,哪来的修行?哪来的学佛?希望大家好好学佛修心,让我们能够在每一天当中都闻到佛法,能够让自己的心真正脱离六道,能够完全放下。

----恭录:心正是根本  白话佛 法广 播讲 座开 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