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意思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有什么要求呢!

【出处】

《诗经》中《王风·黍离》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注释】

⑴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

  

⑵黍(shǔ):黍子,农作物,形似小米,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

  

⑶离离:行列貌。一说低垂貌。

  

⑷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据程瑶田《九谷考》说,为高粱。一说为不粘的黍。

  

⑸行迈:行进,前行。一说即行道。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⑹中心:心中。摇摇:忧心无主貌。“愮愮”的假借。

  

⑺悠悠:遥远的样子。

  

⑻噎(yē):堵塞,气逆不顺。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主旨】

全诗抒发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对于这首诗,后世学者有不同看法,有学者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诗人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

【赏析】

《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远行者经过西周镐京,见宗庙宫室遗址,黍稷离离,抒发他内心的忧伤。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十句,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大师教六诗,曰赋曰比曰兴曰风曰雅曰颂。”(《周礼春官大师》)六诗即六义,是前人对《诗经》内容分类及表现手法的朴素概括。《风》《雅》《颂》是《诗经》现有编次上的分类,《风》是王畿及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计有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豳、桧、鄘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共一百零五篇(又分《小雅》七十四篇,用于诸侯享宴;《大雅》三十一篇,用于诸侯朝会);《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共四十篇(分《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朱熹《诗集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