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对写作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认识 2.下一步有什么新的打算?

如题所述

1. 课程目标关于初中写作的具体目标有八项,我的认识是:第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让孩子们在作文中说真话,述真情。这里的真情实感,一是感情要真实,要说真话不说假话;二是感情要是自己的,不要总说别人的话,甚至说套话;三是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才有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思考、判断。老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学做真人,学写真文。第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勤于思考,不断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写好文章。第三,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老师在写作中要从写作的整体性出发,关注整体内容和过程,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储备鲜活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范文展示、教师的自身示范、同学的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加工修改等方面逐步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独立写作的能力。第四,是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地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初中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指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五个方面。条理清楚指除了能够分段论述外,还要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想象力,这是写作教学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五:写记叙文章,记叙性文章要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要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要求是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应当让学生明确这些基本要求,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要求,循序渐进地打好写作基础,能够做到写什么像什么。第六: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的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最后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然后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好。针对初中生写作兴趣不浓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对写作的畏难心理。具体来讲,可以采取这样的几种办法。一是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写作。明确写作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才会乐于写作,主动地写作。二是写作目标要定位适当。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目标,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的状态。三是老师要为学生引来源头活水。若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四是教师要让学生享受到写作成功带来的乐趣。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他们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写作兴趣。针对初中生写作内容空洞的现象,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指导,鼓励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在具体的指导中,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第一,老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知识经验、审美感受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写作心理,活动的形式、水平、内容,必然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鼓励他们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对富有个性的作文,以及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哪怕是微小的不同点和闪光点,也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第三,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记忆。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时的记忆,还要指导学生注重观察时的记忆,引导他们把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如实地、详细地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写作之用。第四,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第五,教师还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有利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针对初中生写作中的假话、空话、套话现象,在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写作文风方面,可以采取下面一些做法。第一,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真话可说。第二,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敢于说真话。第三,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让他们必须说真话。要指导学生学会查找核对资料,要尊重知识,尊重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切不可胡编乱造,自欺欺人。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让他们自觉说真话,写出真情实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