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明明可以不死,为什么却执意将生死抛在一边,慷慨赴刑场?

他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谭嗣同想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回“人民的良知”,都知道“戊戌变法”是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而且也是为了能够解放封建的人民,可是变法终究还是没有得到实现,而之后谭嗣同甚至是一些人本想要逃跑,可是他却偏偏留了下来,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如果“变法”不能够成功,就算自己走后什么也不能改变,那么之后人民将更难以被“唤醒”了。

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将“生死置之于外”,与封建的制度做出了最后的争夺,这可以看得出来他身上的豪气和壮志,有人说“舍生取义”这个词完全可以用在他的身上,而当时人民的愚昧已经让他难以想象,很难去做什么,而且如果当时谭嗣同没有挺身而出的话,那之后可能一切也会发生其他改变,所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其实大部分的人在能够选择生死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选择“前者”,只要能够“生”,那之后就还能做很多的事情,可这次重要的改革是谭嗣同最重要的事情了,毕竟手中又没有权力,只是有想法,可却无处实现,可以说当时的谭嗣同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但是为了人民为了国而牺牲的他,真的让人敬佩,而这种“精神”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其实想想就算当时可以被救得出来,估计也并不会逃走,因为已经如此坚定了,还有就是自己内心也不会允许,和所“灌输”的思想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4
以鲜血唤醒中国,不行的。刑场边等着的,是吃想肉的人。但是还是有意义的,必究鲜血可以洗净无数人,心中的胆怯和懦弱,为光明照亮黑暗带来希望。
第2个回答  2019-11-29
往往死亡更能让人清醒,若是活着却无法唤醒沉睡的人民们,于谭嗣同英雄而言,无异于死去。
第3个回答  2019-11-28
因为他想用自己的死,唤醒当时的麻木人民。
第4个回答  2019-11-27
以死明志,唤醒沉睡的国人,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