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如题所述

导学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稿,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导学案要尽量简单明了,在本学期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导学案教学的:导学内容与目标、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堂训练、作业与课后拓展、课后反思。
1、导学内容与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在教材的第几页?这一节课学生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又通俗易懂。
2、课前导学(即设问导读)
主要包括课前知识顺重现、铺垫练习与导学思考题。针对新课内容,紧扣学习目标,设计一些导学思考题,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复习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一些铺垫性的练习,尝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对书中看不懂的地方作好标记,有时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学具。
3、课中研讨(即自我检测)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课前反馈、提出目标、合作探究、课堂研讨、精讲释疑、达成目标等。这一环节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见解,把不懂的地方向组内成员或老师请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难点、关键点,适当辅导中下层生,着重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力求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讲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提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
4、课堂训练(即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要求老师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精选精练,练习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分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索题。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练习要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灵活、针对性强。必做题完不成的由组内成员、老师进行辅导,老师巡视中下层学生,当堂批改差生的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同时抓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做题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坐姿端正等。
5、作业与课后拓展(即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一是布置作业,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二是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作一些拓展延伸,出一些实践性、研究性的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
6、课后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规律和方法。当然,并不是每一份导学案的环节都是千篇一律的,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实际的不同可以进行删改与调整
总之,本学期通过导学案教学,有效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