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

如题所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概括是: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作者从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真性情。文章非常清晰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了自己所见的东西,充分体现了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志趣。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鲁迅先生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他的乐园,表现出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长大之后,他离开了他的乐园,被家人送到了三味书屋,开始了他另一种生活。

 文章里,非常分明地表现了两个情绪,一是百草园的景物,童年无限的生活情趣;二是三味书屋里教条、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鲁迅先生以他精彩的文笔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文章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作者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

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5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追忆、留恋、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第3个回答  2018-09-07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追忆、留恋、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0-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概括是: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作者从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真性情。文章非常清晰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了自己所见的东西,充分体现了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志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