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如题所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混凝土配合比并不是几种简单的数字比例,混凝土配合比不但要满足建筑必要的强度,还要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水等,以及配合比的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应满足一下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强度要求

满足结构设计强度要求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首要任务。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

要求。为了保证配合比设计符合这一要求,必须掌握配合比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用材料的质量波动、生产水平、施工水平等因素,正确掌握高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土强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生产强度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

满足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桥梁,处于水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为了保证这些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仅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同样重要的工作就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对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优选,选用良好的原材料,是保证设计的混凝土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基本前提。

满足经济要求

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成本,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配合比设计不仅要合理设计配合比的本身,而且更应该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优选,选择优质价格合理的原材料,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仅有利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

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a,σ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σa=0.46,取σb=0.07;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195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mco=185.25/0.703=263.51kg。

五、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合理砂率按下表的确定:

根据水灰比为0.703,粗骨料类型为:碎石,粗骨料粒径:20(mm),查上表,取合理砂率βs=34.5%;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采用体积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粗骨料用量(kg);

m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细骨料用量(kg);

ρc——水泥密度(kg/m3),取3100.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ρw——水密度(kg/m3),取1000(kg/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取α=1.00;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mgo=1290.38(kg),mso=679.67(kg)。

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264:680:1290:185

或重量比为:水泥:砂:石子:水=1.00:2.58:4.9:0.7。

一方混凝土要几包水泥

首先配比不同,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规格也是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每方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多少)的数据是随如下许多因素而变化的:混凝土的标号、是否混凝土送、坍落度大小要求、水泥标号品种、石子粒径与质量、砂的规格与质量和含水量、是否有粉煤灰或其它材料、是否有外加剂、是否有抗渗和其它特殊要求等等。

举例:一方c30的混凝土需要多少包水泥?

1.每方混凝土的常规理论重量是2400公斤,但实际中C30混凝土的每方重量一般在2320至2490公斤之间;

2.一般C30非泵送混凝土(仅4种材料:石子5-40、砂中砂、水泥PO42.5、水)参考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1:1.34:3.07:0.44,方用量为410Kg+550Kg+1260Kg+180Kg=2400Kg

一方c30的混凝土需要410kg水泥的用量,而水泥的单包重量又分好几种,像:30kg每包的,40kg每包的等,单包重量不同所需多少包水泥也不会确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4
混凝土
建筑材料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 杨剑虹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中文名
混凝土
外文名
Concrete
简称
砼(tóng)
本质
复合材料
应用于
土木工程
快速
导航
特点发展历史功能作用分类制备过程杂志
定义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特点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发展历史
考古人员发现5000年前的凌家滩先民不仅能够制造精美的玉石器,而且已开始稻作农业,饲养或捕猎猪、鹿、鸟禽等多种动物丰富饮食品种。另外在房屋建设中,他们已懂得类似钢筋混凝土的:“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的建筑工艺。
5000年前的凌家滩人不是只会简单的搭建屋舍,事实证明,当时的凌家滩人已懂得“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的建筑工艺,这和如今的钢筋混凝土非常相似。工作人员说,原始先民要用经过火烧过土作为房基槽与墙体的填充材料,在基槽内用木棍作为墙体的支撑柱,然后填埋红烧的土块,并在墙体两侧表面敷上较厚的粘泥,甚至一部分还可能用芦苇杆加固。
1900年,万国博览会上展示了钢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尔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启发,于是设法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房屋建筑上。1879年,他开始制造钢筋混凝土楼板,以后发展为整套建筑使用由钢筋箍和纵向杆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梁。仅几年后,他在巴黎建造公寓大楼时采用了经过改善迄今仍普遍使用的钢筋混凝土主柱、横梁和楼板。
1884年德国建筑公司购买了莫尼尔的专利,进行了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的科学实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耐火能力。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1887年德国工程师科伦首先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的计算方法;英国人威尔森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专利;美国人海厄特对混凝土横梁进行了实验。1895年——1900年,法国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了第一批桥梁和人行道。1918年艾布拉姆发表了著名的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理论。钢筋混凝土开始成为改变这个世界景观的重要材料。[1]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见无机胶凝材料)。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使用。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种纤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