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文人成就颇多,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读书方法?

不求甚解的陶渊明,八面受敌的苏轼,入书出书的陈善,哪一种是最有用的读书方法?

古代流传着很多关于古人学习的方法,比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囊萤夜读、手不释卷、牛角挂书、目不窥园、程门立雪、不耻下问等等。古人学习的条件不好,没有明亮的灯光,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所以给我们留下很多关于学习 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一个故事是凿壁偷光。以前有一个人,名字叫做匡衡,匡衡的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但是他从小就很好学。虽然匡衡家里穷,但是他的邻居家里条件不错,匡衡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洞,邻居家的光亮透过墙洞照到匡衡家里,匡衡就靠着这一缕灯光读书。乡里有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虽然不识字,家里却有很多书。匡衡就到这户人家去帮忙做工,但是不要工资,匡衡只要看遍这户人家的书籍。最后匡衡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二个故事是闻鸡起舞。晋朝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他和自己的朋友很有理想,为了让自己每天能多练习,他们每天一听到鸡叫,就穿上衣服开始练习武功。

第三个故事是囊萤夜读。晋朝有一个人叫做车胤,他也是从小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只要到了夏天,他就去抓很多萤火虫,把萤火虫装进一个透光的袋子,用萤火虫的光照着读书。

第四个故事是程门立雪。宋朝有个叫杨时的人,他去拜访老师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雪,刚好老师又在睡觉。杨时就在门外一直等着老师醒来。

古人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还能努力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4
不求甚解的陶渊明,八面受敌的苏轼,入书出书的陈善,哪一种是最有用的读书方法?我告诉你: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大意了然”,不在一本书里求解一切,存疑再博览群书以求恍然大悟;苏轼的八面受敌,是对一部经典著作要反复研读,尽求精髓;陈善的入书出书,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哪种读书法都不可偏废。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使用方法和读书一样都不可把一种方法用于一切场景和一切时间。在对的时间地点用对的方法读书——这就是结论!
第2个回答  2019-09-14
中国历史上文人成就颇多,通过很多历史典故可以学习他们的读书方法,比如说悬梁刺骨,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等等。
第3个回答  2019-09-14
明朝的“开国文臣第一人”宋濂,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为《送东阳马生序》。在那篇文章里,他回忆自己幼年的经历提到了录书,录书不仅是保存文本的方法而已,它本身即是一种读书方法。所以古人有“一录则胜数过”的说法,意思是抄录一遍,其效果远胜于从头到尾读上好几遍。司马光在位于洛阳的“独乐园”里有一个著名的“读书堂”,堂内藏书万卷。但他仍然经常动手抄书。除了整篇整本地抄录,摘录、笔记也是通过“录”来加深对文本理解的一种途径。
第4个回答  2019-09-14
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这些肯定是不适合我们的,现在只要你想学,想读书,就能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我感觉古代人读书人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勤奋,不但有枕上马上厕上之说,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妙论。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有时间就看,每天都积累一点,时间长了肯定也会有一点成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