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

如题所述

弘扬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求实精神——科学研究的支点。求实精神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实事求是精神。科学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依靠人的感官经验和科学仪器的验证,采取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方法。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求实精神要求科学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排除主观性。坚持客观性,以唯实的思维法则进行科学探索。
2、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科学活动的精神支柱。理性精神首先强调的基本信条是相信自然界有秩序,并认为人类可以认识自然界秩序。这是科学存在的前提。其次,科学理论的构建也应符合理性规则,概念、原理和经验事实必须合乎逻辑地组织在一起。所以理性精神既是科学家必须遵守的价值规范,也是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的精神支柱,“承认理性之至高无上的威力是科学社会组织的一个中心精神价值”。
3、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批判精神在科学内部表现为不迷信、不盲从的反权威主义。科学家应该坚信自己的判断,它是一种“个人主义”: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没有终极真理。人对世界的认识,由于其智力活动的局限性和科学认识的阶段性,永远不可能穷尽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体。因此科学要获得进步.必然要对以往的理论学说、观念持以批判的怀疑。因此科学的怀疑就成为科学研究的起点。
4、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创新精神既是由人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科学体制的规范原则,而且还是现代社会对科学事业的必然要求。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所在,科学发现与物质生产不同,物质生产可以成批地复制,而在科学研究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对科学家独创性的承认与尊重是科学体制首要的功能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精神,电视台开设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最强大脑》等节目,收获了高收视率。对此你怎么看?

foltz67182 LV8
2018-07-31
满意答案

中大网校_
LV50
2018-07-31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精神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契合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方针,为此推出自主创新的电视节目并且获得了高收视率,反映了节目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我认为背后有其积极意义。第一,在传统文化方面,方块字是每个华人的根,成语则是方块字凝练出的精华。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制作成电视节目,并增设汉字成语专家的精彩点评、讲解历史故事等环节,增强了节目的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竞技性与互动性。而参赛者主要由大、中、小学生构成,有助于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二,在科学精神方面,《最强大脑》真正实现了“让智慧飞扬起来,让科学流行起来”。节目组精心设计了挑战项目,评审人以科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帮助大众见证人类脑力的极限,节目充满了竞技性与挑战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有助于民众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传播严谨的科学精神。当然,三档节目能够获得高收视率,也证明我们的文化市场需求旺盛。由我国优秀的制作团队创作出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题材,符合人民群众的品味追求与精神需求。我们不再简单地复制国外的优秀电视节目,而是进行创新,这说明我们逐渐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自主文化娱乐业在不断蓬勃发展。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还须理性看待。高收视率,不一定意味着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科学精神得到了传播。电视节目只是一方面,如何多措并举以实现真正的弘扬与传播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主题。第一,优化完善国产节目。邀请优秀节目制作团队,通过举办座谈会、宣讲会等方式在各地进行经验的宣传与推广,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融合,同时结合电视观众收视习惯与品位,制作更多可行性强、有现实意义的高质量国产节目。第二,双向宣传增强效果。要想真正实现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精神,我们还应当有更加丰富、有效的宣传形式。如线下举办地面活动,举办科学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加大科学文化的传播力度,在课程设置、比赛活动等方面加强学生群体和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学习;线上抓住“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布科学小视频、传统节日文化小知识等内容。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除了在国内推广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外,我们还要在国外积极推广国内文化与科技。比如通过领导人出国送节目、影视剧、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推广高铁技术、智能手机等宣传中国科学技术
第2个回答  2020-10-16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普及时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更要普及科学精神,这已成了中国科普界的一项共识。甚至连伪科学的鼓吹者也跟着嚷嚷要发扬科学精神,把伪科学人士打扮成富有科学精神的斗士,哥白尼、伽利略再世,而批判伪科学者倒成了违背科学精神的暴君教主了。显然,伪科学斗士与反伪科学斗士所理解的科学精神并不完全相同。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多方面的。最容易获得赞同的一点,是探索精神。永远要对新鲜的事物敞开心灵,准备接受新的知识,容纳新的观念,探讨新的奥秘,追求新的结果。这是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科学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事实上,许多动物都具有好奇心,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可以说是进化的产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也仅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健康的儿童都是科学家。儿童热衷于探究新事物,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也轻信荒唐的解释,接受无理的答案。他们所缺乏的,是科学精神的另一个方面:怀疑。怀疑意味着科学绝不相信权威,也绝不无条件地宽容。显然,愤世嫉俗似的怀疑一切是不智的,将因为心灵闭塞而失去了探索的能力。但是如果不具有怀疑精神,就失去了分辨是非的基础,所有的观念,不管是合理还是荒唐,都可以被全盘接收,科学将成为垃圾场。但是伪科学人士也可以争辩说,他们富有怀疑精神。的确,他们很有怀疑科学主流的勇气:“科学神创论”者怀疑进化论,研究“特异功能”者怀疑物理定律,诸如此类。而我们则怀疑他们的怀疑。这两样的怀疑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又如何避免心灵闭塞、怀疑一切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为科学精神增添新的内涵:实证和理性。

实证不只是要求有支持的证据。伪科学者往往声称他们有证据,也会在其论著中列举种种证据。但是那些全都是轶事、流言、类比、某位权威(往往是其他领域的权威或断章取义)的说法、捏造的事实、巧合等等,都不是能被科学界接受的证据。实证要求有确凿的证据: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严密的方法,重复、独立得到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控制条件、重复性、独立性和概率统计,乃是实证的特征,更是伪科学的死敌。实证离不开理性,亦即用严密的逻辑对证据进行分析和推导,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最可能的一种。在缺乏证据时,也能够排除那些不合理、不可能的解释。休谟曾经提出一条判断原则,他称之为公理:“没有任何证言足以确定一个神迹,除非该证言属于这样的情形,其虚假比它力图确立的事实更为神奇。”这就是一条理性的原则。此外,象非常不平常的声称要有非常确凿的证据、从个案得不出普遍结论、相关的事件不等于有因果关系、无法证明不存在不等于必定存在、使用科学术语不等于科学理论、取证的责任在反主流的声称者一方、看上去无法解释的现象不等于不能解释等等,也都是理性的原则,是反伪科学的有力武器。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够掌握严密的逻辑思维,但是每一个健康的人也都必须经过恰当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严密的逻辑思维。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也未必时时刻刻都在坚持理性的原则。实证和理性精神是科学精神中最为重要、然而也是最难掌握的方面,应该成为发扬科学精神的重点。

探索、怀疑、实证、理性,是科学精神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是在为伪科学大开方便之门,或者有阻碍科学发展的危险。正是在这四面旗帜之下,科学研究不断地观察、检验,抛弃错误的观念,增添新的知识,从而持续地进步。在人类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我们很难再找到另一种能够持续地进步。文学、艺术并不进步,而是风格的改变。人文、宗教并不进步,只有流派的演变。但是与伪科学者所宣扬的相反,科学的进步并不是推翻一切重来的大革命,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演化。科学的进步是连贯的进步。被视为现代科学最大的两场革命也是如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没有推翻了博物学、地质学的一切成果,而是保留了其中绝大部分数据和理论,做了重新解释。爱因斯坦相对论并没有推翻牛顿力学,而是它的扩展、深化。爱因斯坦在总结他的成果时曾经说过:“创造一个新理论并不象是摧毁一个旧谷仓,然后在原地建一座摩天大厦。它倒象是在攀登一座山,获得了新的、更宽阔的视野,在我们的起点和它的丰富环境中发现意料之外的联系。但是我们的出发点还在那里并能被看到,虽然它显得较小,并成了我们在探险攀登中克服障碍后所获得的广阔视野中的一个微小的部分。”妄图一举创建全新的科学,只存在于伪科学者的白日梦中,而事实上伪科学也从没能有任何的进步,因为他们不敢承认更不必说纠正错误。持续、连贯的进步,是科学的特征,也是科学工作者的自豪与慰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