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的那种,圆的,一张张小卡片放地上扇着玩,读piaji的这个叫什么?

那种称呼能在网上搜出来

小时候玩的圆的,一张张小卡片放地上扇着玩,读piaji的这个叫片技,拼音piàn jì

片技是汉语词汇,拼音piàn jì,意思是东北儿童古老的玩具,是用纸叠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玩具,在东北土语里读作pià ji,这个词据说是满语的译音,汉字没有。

一方把片技,放在地上,一方用片技,砸(称作 煽)对方的片技,如果砸翻个了,就赢得一张片技,输的继续下注(片技)此游戏称作 煽片技。

这个游戏后来有很多变异,有甩击,有拍击,有磕打,有用嘴吹,有单张玩,有成摞玩等等,不足而一。它的好处我总结有:一、锻炼身体,尤其在大冷天,可出一身汗,毫不觉冷。

二、增长知识,上面多是些历史人物(一般为小人书中的人物,那时小人书为课外书主流)。三、为了增加自己的兵力,有半页纸都会拾起叠成“方piàji”。

piàji的制作:

到商店里买来一张“piàji”纸,这张纸上印有好多圆圈状的图案,每个小圆圈里的图案都不相同,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也有十二生肖,花花草草之类的。

回家后用剪子细心地把每个图案沿着圆圈剪下来。再找来硬一点的纸壳,用浆糊把图案贴在上面。等它干了之后,再按着原来的圆圈剪下来。这样一张“piàji”就做好了。有时候为了更好用,还要在“Piàji”上滴些蜡油,这样玩起来的效果更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片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6
记得没上学就已经接触piaji了。Piaji这个词没有准确的汉字,有的说是片技,这也许是描述得最接近的了。一张长方形的印刷纸俗称piaji纸,内印有大约从30个到100个(分纸张的大小和单个piaji的大小)圆形的故事图案。将纸用胶水或浆糊贴在硬的纸壳上(一般是鞋盒),再用剪子沿线剪下所有小圆片,piaji就准备好了。当时的小卖部有卖piaji纸的,也有卖现成的piaji,现成的贵一些。当时的piaji纸图案就是83版射雕英雄传、陈真、霍元甲、杨家将、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榜的手绘图,至于济公、南北少林、葫芦娃、变形金刚、红楼梦那都是后出的。
我玩piaji的时间大约从1985年到1993年,玩得最勤的还是87年到91年。那时与父母住在平房大院,邻里的小朋友成群成群的,又都是一个小学的,一打piaji的景象可谓壮观,不亚于现在路边玩四冲的人群。
Piaji的玩法有很多种和很多规矩,玩之前都会讲好玩法。我记得的只有两种,详细描述一下。
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俗称“干过儿”,玩法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通过“竞老头”也就是“石头剪子布”排定顺序。先以两人玩为例,“竞老头”输者将自己的一张piaji放在自己挑好的位置上正反面皆可,“竞老头”赢者用自己的piaji击打对方的piaji,使对方的piaji翻面即为赢,如果未翻面则轮到对方打,直到一方的piaji被打翻面,便可赢得一张piaji。“干过儿”中有一种手法叫“大砍头”,就是将自己的piaji立起来后击打对方piaji的手法,利用较大的撞击力使其翻面,缺点是容易将piaji撞击较远,我们一般不带的,因为技术含量太低。
第二种叫“干钻过pia顿”(干钻是一声,过pia是四声,顿是二声)。玩法是“干过儿”不算赢,可继续击打对方piaji,当击打后对方piaji翻面后你的piaji正好落在对方piaji上才算赢一张,这叫“过pia”;“钻”是打完后你的piaji进入到对方piaji下面,这也算赢一张;“顿”是当对方piaji落到你的piaji上面,而你的piaji又是正面朝上,就可以用你的一只手的 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在你的piaji上顿一下,如果对方的piaji翻面则算你赢,否则对方继续击打,当“钻”入对方piaji后你的piaji正面朝上则可“顿”,赢则得两张,若未顿翻面则一张不得。还有一种叫“连”,一般在是玩家在两人以上,无论哪种玩法,在赢时与你的piaji相连的所有piaji都被你所赢得。
在玩“干钻过pia顿”时由于要求技术,一般都是用一张使用顺手的piaji击打,输则输手里的piaji,而这张一直使用的piaji则叫“头”。“头”又分“硬头”、“油头”、“软头”、之分。“硬头”是piaji纸粘贴在特别硬的纸壳上制成,或用蜡油子浸泡后晾干增加硬度而成(又称“蜡杆”),特别适用于“干过儿”,击打力量十足。“油头”是将piaji放入各种油中浸泡而得,我自己就用机油做过“油头”,不过没感觉好用。“软头”是通过特殊方法将piaji变软,甚至弯过90度而不折,使用极其讲究力度手法,我就曾经见过高手用“软头” 能把把 “钻”,厉害。至于“软头”的制作手法分说不一,有的说是将“油头”浸入各种液体并掺杂光合作用发展而来,有的说是将piaji放入布鞋中脚底下用汗溻软而成,反正是极其难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06
说到干脆面的赠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小浣熊水浒卡,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收藏品。

与它同时期的还有三国卡、球星卡、封神演义、天龙八部等等主题的卡片,构成了一代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然而在这些矩形卡片统治孩子们的零花钱之前,零食界其实是被圆形统治的。

90年代中期,各种零食产品都流行附送圆形的玩具卡片,我小时候统一叫它们“圈儿”。

比如奇多最初赠送的奇多圈,是一种彩色的塑料玩具,四周呈圆形或者八角形,中间则是不同国家的标志性景点的浮雕。在那个人们还通过正大综艺了解世界的年代,奇多圈成为了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之一。

奇多圈之后,奇多又推出了天族系列卡,在塑料圆片上印上精致的彩色图案,虽然仍是以世界名胜为主题,但色彩鲜艳的卡通风格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小浣熊干脆面最初也会赠送一些圆形的纸卡共玩家收集,但除了形状不同之外,其实和画片差不多。

后来小浣熊将卡片的材质从纸板变成了塑料,命名为龙卷镖,质感立刻就高级了许多。

而小虎队干脆面也推出了自己的圆形卡片旋风卡,凭借着它抢下了不小的市场,和小浣熊成为了干脆面界的两大山脉。

干脆面之所以成为当时最受儿童喜爱的零食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附赠的玩具。看到小浣熊和小虎队的成功,其他零食厂商也纷纷效仿,推出了形制不同的圈儿。
第3个回答  2020-09-08

淘宝上搜“卡牌”就可以找到了,分类是儿童玩具。

第4个回答  2020-09-08
它是由各种图案和。图片当中的头像组成的。图片。就来大家小朋友在一起游玩的时候。叫三啪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