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两次大疫情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就近代而言,也有过两次很大的疫情。比如说,1918年在晋绥两地,即山西和河北,河北主要是在廊坊地区,瘟疫流行。当时是什么情形呢?有人形容说:“今夕聚首言欢,明朝人鬼异域。”意思是说,今天晚上我们还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到了明天早晨,就一个在人间,一个到阴间了。
当时的政府是北洋政府,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政府所在地北京离发生瘟疫的地方也很近,因为疫情主要在河北廊坊,离北京非常近。
当时北京也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只有两家医院,一家叫北京外城官医院,一家叫北京内城官医院。当时清朝灭亡以后,北洋政府就把太医院一分为二,办了一个内城官医院,办了一个外城官医院。当时的北洋政府就派外城官医院的人上廊坊开展防疫工作。这个防疫工作有五个主要负责人,可以算是五人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吧,一位是我的祖父孔伯华先生;一位叫杨浩如,曾经是北京宣武中医医院前身——外城官医院的院长;一位叫陈伯雅,1918年时他已经70多岁了,后来他在这场疫情中舍身赴险,但他毕竟年事已高,抵抗力就有点差,回来后就染上了这种病,不幸去世;一位叫陈企董,他原来是前清的翰林,也是太医院的医生;还有一位叫张菊人,他也是一位治疗瘟病的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北京中医医院的第一任副院长,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的。
五个人到达瘟疫发生的地区以后,一方面对已经染上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一方面对周边村庄没有染上病的人及时采取预防。他们根据当时的时令,以中草药为主,熬好汤药让人们喝下去,实践证明这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医疗队回到北京后,他们共同编写了一本书,这应该说是中国官方组织编写的第一本传染病学专著,叫《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现在我手里没有这本书了,但是后来我在首都图书馆翻到了。这个疫情,是政府派医疗队深入农村开展防病治病的一个先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杂气对人致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56年,在这前一年我祖父已经去世了。当时在河北保定一带霍乱流行,也是非常厉害。当时周恩来总理找到了一位温病大家,叫蒲辅周。这位蒲老先生就以中医中的白虎汤的方子加减施治,就把整个疫情给控制住了。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戾气引起的传染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及时地预防,或者你体内本身就存在了一种致病的内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呢?实际上古人很早就说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指的是外来的这些致病因素。而“避之有时”,就是说我们要严格地遵循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规律,适当地作调整,而调整的原则就落实在三个字上——避寒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