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了自己在家应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发烧了怎么办?可以吃一些能够快速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或者是营养素,和补充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果蔬汁,比单一的等身体自愈更好,而且恢复的时间更快。发烧尽量不要吃药降烧,因为用药物来降烧就是直接降低身体的免疫力,除非出现重症才考虑用药物来降烧。
发烧是身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细菌病毒的一种反应。身体把体温提高起来,为的就是控制细菌病毒的繁殖,这需要消耗身体很多的能量。发烧不超过39度都是低烧,不要随便用药降烧,只有体温升高到39.2度以上才能控制细菌病毒的繁殖,也才能好得快,即使体温升高超过39度,如果没有出现重症,都可以自己处理。超过40度的体温,如果觉得难受,就采用一些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说用冰块来敷额头,或者是用温水来擦全身。只有出现重症才去找白大褂。没有重症就可以吃以下的食物,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1、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质食物,像酸牛奶,鲜牛奶,鸡蛋等等。蛋白质是制造抗体的主要成分,只有身体有充足的蛋白质,免疫力才提升得快。对于发烧后身体很虚弱的人,就要吃那种含有50多种营养成分的代餐奶昔,才能快速补充能量,恢复得也会更快。
2、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比如猕猴桃,鲜枣,山楂,樱桃,草莓等。维生素C能够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水平。如果身体的反应比较大,就要想办法额外的做维生素C的营养补充,每次3000毫克,两个小时用一次,我们已经运用了十多年了,效果很不错。同时也可以用蔬菜水果榨汁喝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可以用胡萝卜,莴笋,柠檬,青瓜组合榨汁喝,每一个小时榨一杯喝。
3、用一些生姜,大蒜,葱头来煮水喝,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因为这些食物当中也含有很多提升免疫力的植物因子。也可以用这些食材加上鸡蛋做成蛋花汤来喝,有增加能量,祛寒散热的作用。
如果想做得更好一点,就直接全部补充能够快速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素,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蛋白质粉,多种营养素片,维生素C,松果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3
你好,
在家发热时用冰敷退热好妈?都是退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在医院常用,但在家不宜。
下面推荐一种又方便又实用的好方法------温水发汗法:多喝温开水,在开水中加适量食盐更好,
这对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及帮助体内热度的散发有肯定作用。温水可抵抗发热时的畏寒感,能使全身肌肉放松,使汗腺开放,易于出汗,只要汗一出,热就退了。
如果还未出汗,可以再用大半桶温水浸双脚,直到汗出为止。但不能用冷水更不能用冰冻水。
注意事项:
1.有人觉得清水乏味,并有口淡的感觉,于是改用茶,认为茶不单可以止渴,并有提神的作用。其实,发热的人,尤其是“高热”的人,最好不要饮茶。
茶中的主要成分有茶硷和鞣酸。
茶硷有兴奋中枢神经,加强血循环,令心跳加速的作用。发热的人,心跳本来已比平时(正常时)高了,体温每增高1℃心跳就约增加10次/分钟,再加上茶硷的作用,更加快心脏的跳动,能量消耗更多就会令体热更为上升。
而鞣酸有收敛的作用,直接影响汗液的排出,妨碍了正常的排热,体内的热得不到应有的宣泄,当然令热度更高了。
2.在喝水发汗过程中,不要用风扇对吹,更不要在空调室内,这样会加重寒颤影响汗腺的开放,影响发汗。
3.温水发汗会使体温暂时微升,多在0.2-0.3℃,这不响影退热,在发汗前1-2分钟达到最高,此时病人会感到有一种不适感,但不用担心,而这就是发汗先兆。
4.如果备有退热药(如扑热息痛片,去痛片,小儿退热栓等),可先正确使用后再进行上述方法效果会更好。
5.如果发热不退或反复发热,可就要注意有无合并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进一步的细菌感染,此时应该立即到医院诊疗。
6.本方法体温在高热(39℃以上)不宜,太高热只能到医院在先注射使用退热药后方可进行,尤其小儿,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第2个回答  2019-08-04
冷毛巾敷,降温。。。。裹被子里,不要吹风,睡一觉,闷一身汗,然后洗个热水澡,差不多了应该。。。
、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温水拭浴:
将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的失水。
使用退烧药:
当身体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