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场雪即将赴约!威海市清雪防滑准备工作已就绪

如题所述

威海市区今日多云间阴有小雨,最低温为3℃,最高温为6℃。市区7日白天有雨,下午转雨夹雪,降水量为中雨,局部大雨;夜间有中雪,局部大雪,最低温为1℃,最高温为6℃。到了8日,雪或将继续“逗留”,市区阴有中雪,局部大雪转多云,并伴随着强劲而凛冽的北风或西北风,最低温降至0℃以下,为-2℃,最高温则仅有1℃。

各项清雪防滑工作已准备就绪,组织机构及分工到位。市住建局成立市区清雪防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区道路清雪防滑工作的总体牵头、调度、管理工作。市级城管服务中心、住房保障服务中心、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督导调度各区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居住社区、门前三包等范围内的清雪防滑工作。各区市均成立清雪领导小组,清雪防滑牵头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完成属地清雪防滑工作任务。

物资、机械及专业队伍保障到位。市区共计组建专业清雪队伍47支,采购储备环保融雪剂固体5510吨、液体600吨,调配清雪铲、清雪滚、抛雪机、融雪剂撒布机、装载机、自卸车、拖拉机、巡查车等清雪机械与设备1603台,准备积雪清运消纳场41处,提前做好应对冬季清雪防滑准备工作。

清雪技术规范部署到位。根据《威海市城市清雪管理办法》《威海市区清雪技术导则》和《关于加强威海市区融雪剂使用管理的意见》,制定了《2019年威海市区清雪工作实施方案及应急预案》,在确保雪后市区道路车辆、行人交通安全基础上,对融雪剂撒布量、撒布范围及机械作业方式进行了明确规范,做好清雪导向调控,保障市政设施及绿植完好。

各行业应对措施到位。各区市、各行业分别细化清雪预案、明确责任,进行有效部署。市政部门及时组建专业队伍、购置融雪剂等物资储备、检修调试车辆机械、确定积雪外运消纳场所,确保应对及时高效。园林部门落实人员、设备、物资部署,通过苗木修剪、干缠绑带、搭建保温棚、浇灌施用防冻水(剂)等方式开展苗木防寒保暖工作,完善制定公园广场清雪防滑预案。环卫部门将全员上岗,建立30分钟快速作业网络,人工配合机械清雪作业,做到反应迅速、行动快捷。降雪期间,供暖部门将督导供热企业做好热源监控、调配,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市民供暖需求。

在保障市民安全正常出行的同时,为确保市政园林设施完好,我市还出台了《2019年威海市清雪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严格控制融雪剂使用,继续秉持“绿色清雪”理念,确保及时、高效、环保地完成冬季清雪任务。

城市道路清雪分为三个类别

《方案》规定,城市道路清雪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城市主干道、重要次干道和重要城市功能片区周边道路,如交通枢纽、大型商场与公建、学校和幼儿园等;二类为一般性次干道和生活服务性较强的支路,如集市、居住区等周边;三类为一般性支路。道路清雪按照分类管理、依次进行、专业清扫、坡路优先原则,由属地组织专业清雪队伍实施,确保降雪期间城市道路畅通。

融雪剂作为有力的清雪“工具”,在道路清雪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为了保护市政园林设施,我市严格控制融雪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提倡“绿色清雪”。《方案》特别强调,城市清雪除部分主次干道、坡道和重要路段的车行道外,其他区域严禁使用融雪剂。此外,各区市还应将使用融雪剂清雪的道路和路段进行公示。

严禁降雪前撒布融雪剂

“根据《关于加强威海市区融雪剂使用管理的意见》规定,降小雪时,平缓路段禁撒融雪剂,坡道路段可结合实际需要撒布融雪剂,撒布量不得超过20克/平方米;降中雪时,必须先铲刮路面积雪再撒布融雪剂,撒布量不得超过40克/平方米;降大雪及以上雪量时,清雪作业方式与降中雪时要求相同,融雪剂撒布量应小于60克/平方米。”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融雪剂的使用量作出解释并特别强调,《方案》严禁降雪前撒布融雪剂,雪后应及时将含有融雪剂的污雪清运至消纳点。

保护市政设施和园林绿植,也是《方案》的重点。《方案》指出,车行道清雪,路边石、隔离设施及道路中间绿化带1米范围内,不得撒布融雪剂;使用清雪机械作业时,机械设备边缘距离路边石、隔离设施及道路中间绿化带不得小于0.3米。人行道清雪禁止使用融雪剂和大型机械设备。彩色非机动车道清雪作业禁止使用铁制工具,应使用扫帚、塑料铲(锹)、清雪滚刷等木质、塑料制工具。城市道路绿化带应设置挡盐板,文化路、青岛路、世昌大道等主干道绿化带挡盐板高度统一为0.8米,其它道路挡盐板高度为0.6-0.8米。

“我们将按照《方案》内容,对道路清雪实施考核,如融雪剂的使用管理是否规范,机械设备清雪作业方式是否损坏了市政设施和园林绿植等。”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城市清雪,人人有责,当风雪来袭时,希望全市人民都能参与到清雪行列中,确保降雪期间城市道路通畅。同时,也要借助“绿色清雪”的推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引导市民雪天乘公交出行,监督融雪剂使用,保护市政设施、园林绿植和生态环境,共同维护美好的城市环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