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如题所述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明明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TA为什么不理解我?下面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优秀孩子,得靠打
小白妈妈最近很烦恼,她上小学的儿子,不是在学校里调皮捣蛋,跟同学打架,被叫家长,就是在家里写作业不想写,总是得她摁着才能写。
儿子的成绩当然不好,每次成绩下来,她都焦虑不已,为儿子的成绩着急上火,对他进行各种口头教育,但好像儿子对写作业和上学越来越反感了。
她说,你看玲玲(好朋友的女儿),多听话,假期早就预习完课本,做足了练习,开学后还每周写双份试题,怪不得人家学习总是名列前茅。
她说,看来,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只有加强控制了,实在不行,我就给他一顿打,看他听话不听话。
提示: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顺势引导,高压手段只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结果。
案例二:你不优秀,只是惩罚不够
琳琳爸爸自小刻苦读书,从农村考了出去,当上了市里的小学教师,后来有了一个女儿。
他一直信奉刻苦努力,为了女儿将来有个更好的前途,一直对她要求很严格,女儿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一顿打。
从小到大,女儿很少有机会在外面玩耍,从来都是在家里看书学习,好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表哥还算满意。可是到了重点高中就不行了,好学生太多,竞争太激烈,女儿从名列前茅慢慢滑倒了中等。
他又气又急,连骂带惩罚,让女儿加倍努力,好容易成绩又提了上去。可是女儿却对成绩很焦虑,高考的时候,因为压力过大,成绩比往常差了一大截,上不了好学校了。
他知道成绩后,恨铁不成钢地打了女儿一巴掌,这一巴掌却毁了女儿。从此以后,女儿每日把自己关在屋中,整日发呆,谁也不理。
时间长了,他终于觉出异样,发现女儿精神出了问题,带女儿去看病,已经晚了,女儿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他很后悔,带着女儿去看了很多医生,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可是他的女儿再也不能恢复从前了。
这个听话的好孩子,因为父亲给的学习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得了抑郁症,自闭,从此不能正常生活。
为了所谓的“优秀”,把孩子的一生都毁了,值得吗?
如何积极培养出“优秀”孩子?
1.首先,父母要着力提升自己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减少焦虑,不再将焦点只放在孩子身上,二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
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跟成绩、表现无关,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3.成为孩子的朋友
不用父母的身份压制,跟孩子平等,做他的朋友,倾听他的喜怒哀乐,给他无条件的爱。
4.多听、少说教
跟孩子交流时,要多听,少说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的把你当朋友,把他的心里话跟你分享。
5.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
别试图知悉一切,控制一切,适当放手,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的独立性。
6.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父母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将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有帮助。
7.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的爱好自由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强求孩子的爱好,顺着他的天性培养兴趣,这样做的效果事半功倍。
8.不比较,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别总拿孩子跟人家的孩子比较,要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家长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和,接受孩子的一切,找到孩子的优点,不必过于苛求孩子,毕竟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优胜教育"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及真实性归属于原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建议: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16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一句单独的民间俗语,本来没有固定的下一句,但人们通常会把意思相近的两外词语并列起来,加强语气。常用的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下面我就用这个道理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优秀的孩子,不打不成才
之前我看过一个短视频讲了后妈打孩子把孩子打成才的一个故事。这个视频大致是这个意思:这个孩子是个熊孩子,从小经常去小卖店偷东西,经常去欺负同学,抢班里同学东西,在班里调皮捣蛋,说不听道不理,她的亲妈妈找了一个后妈,让后妈来带她的孩子,她的后妈第一反应就是打这样的孩子,跟孩子大吼道:如果你不想挨打就要给我考上大学,好好表现。就是孩子一调皮捣蛋,一欺负别人,一被别人检举孩子的不好这个后妈就打他,孩子那时候小也很狠他的后妈,孩子非常害怕后妈去打他,他也不想挨她后妈的打,就会要强去好好学习,等孩子真正考上大学了下学毕业当上一个大老板了,他哭着对不起自己的亲妈妈,他就会领悟到后妈从小经常打他也是为了他好,后妈这样的做法也是引导孩子走向正路,如果孩子从小经常这样偷东西,抢东西,长大以后必定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后妈棍棒之下打孩子,孩子知道疼,知道害怕,他才能知道要强,去努力。对于这样的熊孩子,该打的时候就要打,不打不成才。
有的孩子不要打,应当去多多鼓励,给孩子信心。
针对成长过程中还没有上学的小孩子,还有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要打骂他们,应当多去鼓励他们做事,给孩子信心。孩子还没有上学,平时不听话,调皮捣蛋也是很正常的,大人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犯一点小错误就去打骂他们,孩子犯的一些小错误也是成长的一种表现,孩子只有亲自去体会他才能知道,才能悟出很多道理,才会懂得下次如何改进自己,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凶,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再来说一下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有自己的主见,往往就会不听大人话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青春期的孩子会叛逆,让孩子不断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上的局势,多去鼓励孩子说话,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将来能够在职场上生存,所以说这两种情况下来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不要打的。
总而言之,怎么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对于那些熊孩子,比方说特别调皮捣蛋,说不听道不理的,上课经常扰乱课堂纪律的,作业拖拉,几个小时内就写了几个字等等,这类孩子就是我说的棍棒之下出孝子,通过打让他们知道疼,孩子才能走正路,等孩子大了以后就能明白父母小时候经常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以及青春期的阶段孩子,家长应当多去鼓励孩子做事,给孩子信心,将来才能走向成功。所以不同的孩子培养他们优秀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打,一切要取决于自己的孩子,看孩子到底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
第3个回答  2020-12-25
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顺势引导,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用父母的身份压制,跟孩子平等,做他的朋友,倾听他的喜怒哀乐,跟孩子交流时,要多听,少说教真正优秀的孩子是父母自身教导、放手拼搏和建立友好关系等培养出来的。父母自身教导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放手拼搏是给孩子更好的个人思考发展空间,不束缚孩子;建立友好关系是平等对待。
第4个回答  2020-12-09

好媳妇生活小智慧第72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