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中秋这个节日?

如题所述

中秋,又称八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在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的月亮更圆、更明亮,被视为亲人团圆的象征。这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节日由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皇家祭拜月神,民间庆祝丰收的活动。直到唐朝初期,成为固定节日。宋朝时期开始盛行。至明清时,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006年中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将其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也是丰富多彩,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嫦娥奔月。相传,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王母娘娘赐其不老仙药,将其交于嫦娥保管。不料,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后羿回家寻妻不得,仰望月亮呼唤嫦娥。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了她的身影。后羿急忙摆上香案和鲜果遥祭月宫里的嫦娥。而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的消息后,也纷纷遥祭。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据说,吴刚因犯了错误,被贬谪到月宫,以示惩处,砍伐月桂树。广寒宫前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高五百多丈,但每次砍下去后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随砍随合,永远也砍不光。

习俗

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又称小饼、月团等,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赏月。祭月、赏月是重要习俗,自唐宋以来蔚然流行,沿袭至今。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如今,赏月成为中秋佳节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良辰美景。

猜灯谜。中秋之夜,月明如镜。有的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聚集在一起,猜灯笼上写的谜语。

燃灯。中秋有放孔明灯的习俗,燃灯以助月色。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或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在江南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将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飘向远方,寄托人们美好的祝福。

赏桂花、饮桂花酒。我国饮用桂花的历史十分久远。每逢中秋之夜,在阵阵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成为节日中一种美的享受。

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苏轼在这首《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就抒发了观潮的兴致。在古代,尤其是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中秋的一大盛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8
中秋,又称八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在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的月亮更圆、更明亮,被视为亲人团圆的象征。这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节日由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皇家祭拜月神,民间庆祝丰收的活动。直到唐朝初期,成为固定节日。宋朝时期开始盛行。至明清时,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006年中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将其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第2个回答  2018-12-27
中秋使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要保护并且正确的度过中秋,而不是崇洋媚外,总是过国外的节日。
第3个回答  2019-04-11
中秋,又称八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在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的月亮更圆、更明亮,被视为亲人团圆的象征。这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第4个回答  2019-05-10
团圆的节日,吃月饼的节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