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寒咳还是热咳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9

热咳还是寒咳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看舌头。如果舌苔为白色,则为风寒咳嗽,说明感冒重,咳嗽痰薄,白色粘稠,有鼻塞流鼻涕。

第2个回答  2018-10-05

1、热咳主要就是干咳无痰,相反就主要是寒咳。寒咳表现为怕冷,发热轻,头痛鼻塞流清鼻涕喉痒,舌苔薄白;热咳表现为发热重,不太怕冷,头胀痛,咽喉红、疼痛,口干,舌苔薄白微黄。

2、传统中医认为:因风热引起的咳嗽为“热咳”,主要症状为痰厚且黄,鼻涕也带黄,这时就要用凉寒性质的药物来把人体内的热降下来;而因风寒引起的就叫“寒咳”,患者的痰多为白色且稀薄,流出鼻涕也是清水样,这样的病人就必须用温性药来祛除体内的寒气。

扩展资料

咳嗽(cough)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表现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

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但如果咳嗽不停,由急性转为慢性,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如胸闷、咽痒、喘气等。咳嗽可伴随咳痰。

在治疗咳嗽时,首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止咳祛痰药,注意护理。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顽固性咳嗽可以选择中枢镇咳达到止咳目的,咳痰量多时不能单独使用止咳药应合用化痰药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咳嗽

第3个回答  2018-07-24

1、看舌

如果是白色的话,一般来说就是寒;如果又白又厚,那说明他脾胃不好,产生的寒湿比较多;如果白又薄,一般是外感初期,他遭受是的风寒的侵袭。

如果舌苔发黄,一般来说就是热症;如果薄黄,那就是刚刚风热;如果又黄又腻,或者是又黄又湿又厚,那说明脾胃这个状态,可能有积滞,或者积滞以后都已经化成湿热了。

2、看痰

如果吐出来的痰是黄色的话,那是热;如果是白色的话,那就是寒症,有的宝宝痰是清稀的泡沫痰,这也是典型的寒咳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早晨的鼻涕、早晨的痰都不算,还有早晨的小便都会发黄,经过一夜基本上都是以发黄为主。

3、看鼻涕

一般来说清鼻涕、白鼻涕是寒;如果流清稀鼻涕,咳嗽无痰或吐清稀的泡沫痰,这是典型的受寒症状。

如果说虽然是清鼻涕,但特别特别黏,那说明孩子湿特别重,他可能要化热;如果完全是黄鼻涕,甚至黄绿鼻涕,是热像。

拓展资料:

传统中医认为:因风热引起的咳嗽为“热咳”,主要症状为痰厚且黄,鼻涕也带黄,这时就要用凉寒性质的药物来把人体内的热降下来;而因风寒引起的就叫“寒咳”,患者的痰多为白色且稀薄,流出鼻涕也是清水样,这样的病人就必须用温性药来祛除体内的寒气。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1.以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粗哑,痰黏稠或黄,不易咯出,舌红,苔黄为主要证候特征。

2.外感热咳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如痰热郁肺者症见咳嗽气息急促,胸胁胀满,面赤身热等;肝火犯肺症见痰滞咽喉,咯之难出,咳引胸胁胀痛,症状随情绪波动等;肺阴亏虚症见痰中夹血,声音嘶哑,午后潮热,夜寐盗汗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热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22

1.怕冷,发烧不出汗,这是寒性咳嗽的重要特征。而风热咳嗽,发热出汗。

2.寒性咳嗽咯痰稀色白,而风热咳嗽的痰黄黏稠。

3.舌头颜色浅淡、舌苔白腻而润,而热性咳嗽的舌红、苔黄而燥。

4.有的咳嗽比较复杂,寒热性质难辨,应请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诊治,也可以借助于经穴检测,明确肺经的寒热虚实。

注意事项:身体出现咳嗽现象请及时就医,千万不能自己胡乱用药!

拓展资料:

风寒咳嗽:中医病证名,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是由机体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临床可见咳嗽声重,咽痒,恶寒无汗,头痛或发热,甚则喘急。《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身重,身热头痛,用局方消风散。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类证治裁·咳嗽》:“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

风热咳嗽:中医病症名,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是由机体感受风热之邪,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临床可见咳嗽,干咳无痰或痰黄稠,或发热,汗出恶风,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常用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医学入门·咳嗽》:“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慎斋遗书·咳嗽》:“咳嗽不一,所因不同也。因于风,宜辛凉以散之,前胡、紫苏、防风、葛根之属。因于火,宜清润之,麦冬、紫菀、花粉、元参之属。”

参考资料:

风寒咳嗽-百度百科

风热咳嗽-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