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如题所述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1、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2、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

3、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扩展资料:

纳西族传统节日的形成:

纳西族岁时节日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本土与外来民族文化二者的共同作用、影响下共融共生。就本民族而言,最突出的是东巴教的影响。宗教与民俗的融合在岁时节日上表现得更为充分。

其次是外来民族,尤其是藏族、汉族、白族对纳西族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也不容忽视。也就是说,这两个因素构成了纳西族岁时节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

1、本土宗教的影响

宗教与民俗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宗教一味高高在上,远离了人间烟火,则只会与民众产生隔阂而萎缩;民俗没有宗教内涵的丰富则显得空虚。宗教利用民俗扩大自己的影响,民俗则把世俗的希望寄托给宗教。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民俗是退化了的宗教。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从纳西族原生的岁时民俗看,与本民族的东巴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外来文化

据史籍记载,汉族传统节日除夕、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传统节日,大多在汉代形成定制,此后一直沿续两千余年以至今日。纳西族地区的除夕、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中原节令(烧包)七月半等节日显系汉族传统节日的输入传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西族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0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届时。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 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目前, 组织儿童看电影,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农具会:
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近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届时,邻近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三多的信众颇多, 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龙王庙会:
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会期三至五天。参加庙会的人,除丽江及邻县各族农民外,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及一些外省客商。届时,黑龙潭附近临时辟出的广场中,商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当地人民争先购买内地来的日用百货,外商则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这种互通有无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期中还伴有唱滇戏、赛马及唱纳西族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
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会期七至十日,以牲口交易为主。届时,滇西北各县及大理等地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到丽江出售,买回著名的丽江骡马、铜器等。一个会期中上市或成交的牲畜达一、两千头左右。
朝山会:
七月二十五日朝狮子山拜女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传说狮子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名叫"里底干木",即永宁的女神。她不仅主宰着永宁人口的兴衰、农业丰歉、牲畜增减以及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众山神之首,周围的男山神归她管辖。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各地山神都要到西藏聚会娱乐,干木女神也前往参加。为使女神愉快和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以及百事昌盛,在这一天,永宁坝区的男女,特别是青年,都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子山麓,数家或数十家人烧一堆松枝,再洒上蜂蜜、牛奶、酥油等祭品,向狮子山朝拜。拜毕,尽情欢乐,就地野餐。据说参加朝山的,最盛时达一、两千人。有些青年男女结伴绕狮子山一周,露宿偶居,趁此进行社交活动。
一、纳西族的"库市" 春节,纳西语叫"由奔吉赠",意为正月过大年,也称"库市",即新年。纳西族与汉族一样过春节,时间为旧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十五。但纳西族过春节有自己的特色。 有句俗语叫"打瓦纳西努",意思是说"腊月纳西疯",因为一进入腊月,纳西人就发疯似地为置办年货而奔忙。 除夕有宰鸡、炖猪头的习俗,备办各种菜肴和果品,拜祭"灶神",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也有守岁的习惯。初一凌晨由一男子先起床,首先是烧火,火要一点就着,表示新年火红吉利。接着点三炷香,到河边去"买水",要一边顺流汲水三次,一边口诵"新年大吉,风调雨顺。"买水回来后,要做一碗米花糖水送到家庭主妇床边,感谢主妇一年来的操劳。妇女起床后炸糯糕、粉皮,男子在院中摆供桌和祭品,由家长主持祭拜天地,再把祭品撤回屋里祭祖先。这一切需在天亮前做完,否则会被村邻讥笑为不勤快。当日早点吃炸糕、米酒、汤圆等素食,禁吃荤。初一当天多数不串门。初二才陆续到亲友家相互拜年和轮流请"春客"。 现在,这些传统风俗多有改变,如"拜祭灶君"、"初一清晨买水"、"除秽祭天"等风俗已不多见。纳西族初一全家上山祭祖坟却成了一种新的风俗。春节期间各地都要耍龙,耍麒麟,开展文艺演出、球类运动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二、正月十五"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的"棒棒会",会期一天。"棒棒会"主要交易锄把、瓢把、扁担、竹篮、筛子、簸箕等生活用具。届时,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后来又增加了果树苗木、花卉盆景交易,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四方街移到新城区,会期也由原来的一天延长为三天。" 正月十五,标志着春节已过完,人们也投人到春耕准备工作中去了。 三、三月"龙王庙会" 清乾隆二年(1737年),城北黑龙潭修建了龙神祠、戏台,每年在这里举办"龙王庙会"。唱大戏,祭龙王。"三月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会期一般七天,原为祭龙求雨。民国初年,知府熊廷权倡议在"龙王庙会"期间举办物资交流会,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并在玉泉北面森林草坪间辟出以骡马为主的牲口交易市场。迪庆、大理、保山、昆明以及外省客商纷纷牵骡驱马而来,玉泉逐渐变成骡马集市中心,"三月会"始而演变为骡马物资交流会。1950年改称"三月物资交流会",1970年后,为保护黑龙潭水源,几易会址,但"三月会"一直延续至今。"三月会"期间,除了交流山货药材、土特产品、日用百货及骡马牲畜外还组织体育比赛、民歌演唱、古乐演奏等活动。丽江城内人山人海,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 四、纳西族的火把节 杨品硕的《丽江竹枝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星回佳节例相沿,火炬村村照稻田。谷穗出头看火把,老农相庆兆丰年。"写的就是纳西族农村的火把节。 纳西族与周边的白族、彝族一样,每年都过火把节。纳西族称火把节为"创美生俄",纳西族有"初以库市迪,若以生俄迪"的谚语,意思是冬季最大的节日为春节,夏季最大的节日为火把节。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纳西族要过三天的火把节,金沙江边一带为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白天举行斗牛、摔跤和对唱民歌等。晚上家家点燃大火把,高高插在粮架顶或树上,并在院中或巷道点燃很多小火把。小孩子要举着火把游转,往火把上撒松香粉,跳火把,大人跳芦笙舞。城镇则家家把火把排在门前街上,一排排火把齐燃,把大街小巷照得如同白昼,火把如林,人流如潮。有的村寨到了夜晚,将各家火把集中在村外燃烧。在人群聚居的地方,还要点巨型火把、燃放孔明灯等,并围着火把"打跳",尽情狂欢。 五、七月骡马会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十天左右,以牛、骡马等大牲畜交易为主,称"七月骡马会"。七月骡马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传说纳西族创世祖先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成婚,在从天上返回人间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故乡,于是便有了骡马盛会。古代丽江便有"花马国"的美誉。这里很早就与四川客商交易马匹。用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中,有不少养马生活的精彩描绘。丽江马有体型匀称、眼小有神、颈短精、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硬、吃苦耐劳、举步轻巧、善于爬山越岭等优点,驮、骑、拉均宜,不但在当地被广泛役用,而且每年都有大批马匹输往各地。明代由于军事和运输的需要,从山西一带引进优良驴种,与当地好马搭配,发展了骡子。 明初,丽江木氏土司以本地骏马送京朝贡。清乾隆年间,每年三月的 "龙王庙会"上已有骡马牲畜交易。民国初年,在各地骡马互市基础上,又在古城狮子山西边的山坡上举办"七月骡马会"。随着民族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古老的"七月会"更加兴旺,成为交易骡马、交流物资、传播文化的新型盛会。随着规格的日益扩大,会址也搬迁到更加广阔的县城东边红星交流会场。节日期间,纳西人牵着牲口,带着农副土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镇赶会。邻近各地的汉、白、彝、藏、普米等族兄弟姐妹,也身穿民族盛装来赶会。西藏、四川、贵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赶来参加盛会。 人们白天赶会、逛会,看展览、演出,从街头到会场3000米的路,人流从不间断。日落西山,华灯初上,四方街、新大街和广场上,人声鼎沸。有的吹笛子,有的奏芦笙,有的对唱"谷气调",有的围圈跳起"阿丽里"和"哦默达"。今日的纳西"七月会",已名副其实地成了边疆新貌的博览会、民族友谊的交流会,越来越显示出它别具一格的特点。
第2个回答  2017-05-08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不是火神节。火神节是汉族民俗。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如下:  1、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2、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3、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4、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5、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6、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7、“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8、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简介火神节:  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是日,家家都绑扎柴把,柴把内夹带鞭炮,上插火神牌位。入夜,后生辈齐集村头,高举柴把排成长列,点燃后奔跑着朝西南方向把"火神"送到原野或山上。火光辉映,鞭炮声声,远远望去宛若游龙,景像颇为壮观。据说送火神可保全年不发生火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2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春节: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又称“米拉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
小年: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
火把节: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
农具会: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
北岳庙会: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
龙王庙会: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
骡马会: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
朝山会:七月二十五日朝狮子山拜女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
第4个回答  2010-05-01
纳西族传统的节日为“腊八节”。
那天会有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景交易内容,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除了正月十五县城的棒棒会外,还有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交流会,纳西语叫白沙当美空普,意为白沙大宝积宫开门。
这是明代以来延续下来的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庙堂年一度开门,让人们烧香拜佛,后来演变为以农具交易为主的传统节日。交流会上,不仅农具种类齐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杂货应有尽有,所以俗话称“除了鸡鲁头之外,什么都能买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