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无色界四空天是哪四空天?

如题所述

无色界四空天
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色身,连这个色身都厌离,就变成空。
(1)空无边处天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觉身为碍,销碍入空这八个字要画线,这个就是为什么会进入空界天,就是这八个字,觉得这个色身,还是一种障碍,还是要把它放下。销碍入空,把这个挂碍的色身消除,进入空,连色身都没有。
[如是一类名为空处。]就是空无边处。
义贯:在色究竟天中之钝根者,[若在舍心]之定中,仍欲进而[舍]其色界质碍身之[厌]离心[成就],以[觉]有色之[身为]挂[碍],所以坚修空观,而入空处定,从而依彼定力[销]泯色[碍]之身,[入]于[空]境。[如是一类]众生[名为空]无边[处]天。
(2)识无边处天
空无边处,就是把这个色身消掉了,进入空了,就是空无边处。那么,识无边处,就是连这个空都消掉。[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个阿赖耶识是非常微细的,凡夫不能觉知的。
什么叫做全于末那半分呢?[全],保全。不但不灭阿赖耶识,连第七末那意识亦保全其中一半。因为末那系一半向内缘第八识为我,就是以第八识的见分为自我。
这个我相很难破的。以末那为我执中心故。这个就是识无边处天,这一天的天寿为四万大劫,很长很长!
义贯:此类天人,[诸]质[碍]之色[既]已[销]泯,所依之[无]质[碍]之[无](空)亦已[灭],以厌离色跟空,唯依于识,就是连这个空跟色统统放下,剩下识,又进一步了。故于[其]心[中惟留]第八[阿赖耶识]而不灭之,并保[全于末那]识向内缘之[半分](一半)而维持其[微细]之我相。所以,我们一出生,这个执着就破不了,包括晚上我们作梦,还是[我]。起心动念还是[我],二六时中,统统有一个[我]。而微细的我相,很难破的![如是一类]天人,[名为识]无边[处]天。
(3)无所有处天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无攸往就是不再前进了,用现在的语言就是这样子,外道通常到这个地方就停止了,进不去了,他不是佛陀的智慧,用意识心。[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就是连识也伏住;不是断喔,这个不是断,断跟伏不一样。伏就是还会起现行,将来还会继续起作用:阿罗汉是断,是出三界的。断跟伏不一样的,断惑跟伏惑也不一样的,伏惑是暂时不起;断惑是彻底的,不再起来的。
(4)非想非非想处天
非想:也不能说想;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叫做非想非非想,说不出所以然,说想不对,说无想也不对。[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识性不动]:[识],指阿赖耶识。[不动],就是不可动摇之性,意思就是:藏识之性,本来常住,不可动摇,叫做识性不动。
[以灭穷研]:这个[灭],就是灭尽定。谓以灭尽定之力欲穷研第八识之不动性。其实,也是头上安头,本来空,不知道。强迫它如如不动的意思,以灭穷研,强迫它如如不动,就变成动了。
[于无尽中发宣尽性]:本来如来藏性是无尽的。藏识之性本来是无尽的,而这一天是强迫它,用定力要尽发其性,愈强迫,就愈没有办法恢复如来藏性,叫做头上安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这个道理。
外道始终不能成佛,就是强迫它,强迫它要永恒,就是外道。永恒是本来就存在,是体悟到众相本空,放下如如不动的心性叫做永恒,永远不执着叫做永恒;永远不分别叫做永恒。现在外道用一种意识观念,强迫它,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这个就是头上安头。逼得第八意识起不了作用,藏性起不了作用。
[如存不存]:此天人之阿赖耶识由于受其定力所逼故,虽存而犹如不存,以不再起现行:因为暂时伏住,起不了现行,这一种境界就是所谓[非想]。
那么,[若尽非尽]呢?且其阿赖耶识又好像已尽。其实呢?而实非尽,因为他不是用如来藏性修行,他是强迫它,不让它起现行而已。暂时伏住,没有断,把永恒的东西强迫它,变成另外一种永恒,变成头上安头。人家本家就永恒了,放下,歇即是菩提。他不是,强迫它有一种东西,我要伏住,我要伏烦恼……我要修行……就是像这一类的众生,想尽办法要修行,好像要修出一个什么东西,就把永恒的如来藏性,化作一个好像永恒的东西,就是这样子。此境界即所谓[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因为第八意识没有穷尽,若尽,好像尽。可是,确实是没有尽,因为你不是用大般若智慧去彻底放下,圆满清净自性,你弄一个动作出来,那个都是头上安头。[非想非非想处]:此天之天寿八万大劫。又更长!
义贯:强欲以定力[发宣]而灭[尽]其[性]。一切外道,统统是这一句话出问题,强迫清净自性,让他暂时伏住烦恼,而不是让清净自性起作用、起妙有。对不对?所以,大悟就是随缘显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而他们却把无尽的清净自性捆起来,把它包装起来,变成用外道的意识心伏住,认为我这个才是!变成多一层包装。追问

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3
不该把心思放在这上面,欲界,色界,无色界。只有摒弃贪嗔痴,做到无我才好!追问

你是天使?还是菩萨?信。信基督?还是信佛教?

追答

佛教,五戒居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