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 2011栖霞区语文中考一摸答案

如题所述

2011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分析样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2) 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 ▲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7) 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8)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9)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0)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隐匿(lì) 阔绰(chuò) 断壁残垣(yuán) B.忐忑(tè) 和煦(xù) 吹毛求疵(cī) C.犀利(xī) 璀璨(cuǐ) 锲而不舍(qì) D.胆怯(què) 迁徙(xǐ) 浩瀚无垠(hàn)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宽恕 祈祷 抑扬顿挫 B.裸露 窒息 相形见拙 C.睿智 慰籍 恪尽职守 D.溃赠 狡黠 莫衷一是 班级开展“地铁?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4.下图是南京地铁的标志。请说明该标志哪些图案提示这是 “南京”“地铁”。(2分) ▲ 5.下面这则报道中,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是( ▲ )(3分) A对于南京这座古都而言,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是这座 城市的绿色名片。B南京为建设地铁欲迁移1000余棵法桐的 方案引起市民质疑。南京市政府日前表示将广泛听取民意,C改革地铁设计方案,竭力保护沿途法桐。不少市民建议用“法桐绿”作为地铁3号线的标识色,D纪念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护绿行动。 6.下面是张贴在南京地铁站台的一幅公益广告图,它曾经感动过很多乘客。请你根据上下文补全图中大象母子对话中所缺的标点,并用一句话概括这幅公益广告的含义。(3分) 小象:妈妈,我长牙了▲ 妈妈:…… 小象:妈妈,我长牙了耶▲ 妈妈:…… 小象:妈妈!我长牙了! 妈妈:…… 小象:妈妈,你不为我高兴吗? 妈妈:…… 含义: ▲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4分) 【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首诗是韦庄在唐朝灭亡之前途经古城金陵写的一首怀古诗。首句的霏霏江雨、萋萋江草及第二句的一个“空”字,为全诗营造出一种 ▲ 的氛围。(1分) (2)对三四句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无情最是”的正常语序是“最无情是”,“无情”前置可以突出台城柳的“无情”。 B.台城柳“无情”,是因为它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春来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C.诗人是以杨柳的“无情”反衬他面对时代变迁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 D.台城柳本身是植物,是没有感情的,因此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客观的描绘。 【古文阅读】 羲之性爱鹅,会稽①有孤居姥②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③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④如此。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①会稽:浙江绍兴地名。下文“山阴”“蕺山”也是绍兴地名。②姥:老妇人。③固:坚决,坚持。④任率:任性、率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羲之性爱鹅( ▲ ) (2) 固求市之( ▲ ) (3)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 ) (4) 姥初有愠色( ▲ ) 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甚以为乐”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C.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 (2)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 11.选文中王羲之的三个故事,都能表现出他性格的“ ▲ ▲ ”。文末句中的“此类”指的是“▲ ▲ ▲ ▲”。(皆用文中词句回答)(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4分) 处处有文章 刘墉 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由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说法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 上面这许多“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观察、去思考,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订书机,我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订书机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他能像订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由小见大,从订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提到订书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支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听父亲说这话到今天,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如我最近文章中所说的,多读书,而且从“人地事时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让我举个自己在处女作《萤窗小语》中的文章给你看,那居然是我学生时代从标点符号里领悟的--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是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你肯用心,多观察,俯拾都是妙文佳句啊! 12.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文中着重阐明的道理。(3分) ▲ 13.文章开头为何从喝咖啡、看石头说起?(3分) ▲ 14.作者选的“订书机”“圆规”和“标点符号”这三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针对的是什么读者?(2分) ▲ 1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在本文中,“见微知著”“由小见大”“格物致知”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B.全文由“见微知著”的现象谈到“格物致知”的方法,最后作总结,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C.作者以亲切的口吻,平等的态度跟年轻人讲如何写作,让读者读起来更容易接受。 D.文末“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每一个微小的事物都是美丽的。 16.请用作者所教的“格物致知”的方法,结合下面的示例,从下面三种常见事物选择一种,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30字以内)(3分) 铅笔 橡皮 尺子 示例:圆规--定下心,人生就能画出完美的圆。 ▲ :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5分) 冬日暖阳 査一路 ①冬天风大,摇着树的影子。我看见了三十年前的我,和同学们挤在学校前的一面土墙上,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昏黄的阳光笼罩大地。 ②操场一角有一位老人,戴绒线帽,穿黑色棉袄。他用红薯糖做糖塑。卖五分钱一只。一只火炉。火炉上一只铝锅,加热后的红薯糖,像柔软的琥珀。温润光泽。老人拿一只小勺,舀一勺糖,他抖动手腕,液体的糖从小勺中流出,流到铁砧上,铁砧上有一只竹片。围绕这只竹片,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 ③竹片拿到手里,上端的糖塑栩栩如生,晶莹剔透。要么是花脸典韦,要么是手提哨棒的武松。这是位民间高人,他稔熟四大名著里的形象。用糖来一一勾勒。糖塑再好,无奈舌头贪婪,昔日英雄,几分钟后,终将在舌尖上落难。 ④一群孩子簇拥在周围,高举手中的五分钱。我挤在其中。突然,身后有人清晰地叫了一声:“查一路,你没有爸爸!”回身一看,竟是我的同桌。我踩了他的脚尖,没容我解释,他已经拔剑出鞘了。一下,就击中了我。 ⑤是的,这年的秋天,我父亲死了。这是我的疼痛和短处。我成绩优异,品行端正,长相清秀,老师喜欢。可是我没有父亲。我羡慕那些有父亲的同学。他们的父亲大都是农民,高大剽悍,孔武有力。扛着锄头在教室外巡视,透过破窗向教室里偷看,用目光打压他人,呵护儿子。 ⑥呆在那里,我试图抓住什么来抵御内心的疼痛。我没有哭,因为我没有哭的习惯。但无力反击,因为说不出话来。这年我才八岁。 ⑦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往人心窝里捅刀子,不要想吃我的糖塑,你滚一边去!”他最终没有给他糖塑。 ⑧轮到我时,他递给我两只。举起其中一只,是举棒的悟空。这只很大,悟空刚劲神武,一棒冲天,横扫阴霾,是送给我的。放学的路上,我把它举起来,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的,暖暖的。我看了很久,风很大,人并不觉得冷。 ⑨我把它插在窗台上,有时候我把它拿到屋外对着阳光扬起脖子,阳光变成了深红色,暖暖的。我想把它留很久。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粘住了几只飞虫。母亲说,吃了吧。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屋外,阳光热烈而凶猛。一切都会好起来。 ⑩人生的路上,我努力去遗忘别人曾经给予我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积攒多了,心里就有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不会离我很远。 17.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的一段往事,阅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并在下面的空格处概括回答相关的内容。(2分) ▲ 我和小伙伴买糖塑 ▲ 我珍藏并品尝糖塑 18.简析文中画线句描写“我”同学的父亲有何作用。(3分) ▲ 19.标题“冬日暖阳”有哪些含义?(3分) ▲ 20.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叙事具体,线索清晰,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 B.文中第①段和⑧⑨两段都提到阳光,这些景物描写都表现了我内心感到的温暖。 C.文章第⑦段老人敲打锅沿和大声呵斥分别属于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的正直和善良。 D.老人送“我”一只孙悟空的糖塑,是想鼓励“我”要像悟空那样坚强勇敢,将生活中的阴霾全部一扫而光。 21.文中第③节作者说四大名著里的“昔日英雄”在孩子们口中“落难”,《水浒传》中确实有许多英雄曾经落难。请你仿照示例,写出《水浒传》中一个英雄落难的情节。(3分) 示例:杨志因为丢了花石纲,被高俅赶了出来,盘缠用尽,只好卖祖传宝刀。 ▲ 三(50分) 22.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书写(3分) 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分析样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24分) 1.(10分)(1)心远地自偏 (2)天涯若比邻 (3)千树万树梨花开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东风不与周郎便 (6)塞下秋来风景异 (7)留取丹心照汗青 (8)落红不是无情物 (9)醉翁之意不在酒 (10)战胜于朝廷(每空l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3分)B 3.(3分)A 4.(2分)①梅花外形代表南京(1分);②中间的白色图案可以看作是地铁英文单词“Metro”的第一个字母“M”的变形/地铁“铁”字拼音“T”的变形/隧道中铁轨穿过……(任答一点,能表达出是“地铁”的含义即可)(1分) 5.(3分)C 6.(3分)标点:“。”“!”(1分,答对1个不得分) 含义:保护大象,拒绝象牙制品。(2分。提到“象牙”或“大象”1分,提到“保护”“拒绝”之类1分,意对即可) 二(43分) (一)(15分) 7.(3分)(1)凄凉(凄清、凄迷、荒凉、荒芜)(1分) (2)D (2分) 8.(4分)(1)天性(生性) (2)买 (3)曾经 (4)生气(发怒) (每处1分) 9.(2分)B 10.(4分)(1) 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来招待他。(2) 王羲之高高兴兴地抄写完,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每句2分,画线部分为得分点) 11.(2分)任率 人竞买之(每空1分) 译文: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的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他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一天,老妇人又拿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作声。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二)(14分) 12.(3分)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得到许多知识与道理(就能写出好文章)。(2分,核心词为“观察、思考”,表达意近即可) 13.(3分)①引出下文的观点;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答出一点得1分) 14.(2分)选用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针对需要写作文的年轻朋友。(每问1分) 15.(3分)D 16.(3分)示例:铅笔--不剥去华丽的外表,就无法书写人生。橡皮--抹去错误,需要消耗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尺子--自身正直,就有资格评量他人。(符合事物特点1分,包含生活道理1分,表达1分) (三)(14分) 17.(2分)我看老人做糖塑 老人为我做糖塑(答出一点1分,意近即可) 18.(3分)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同学父亲的高大有力以及对子女的呵护(1分,意近即可),反衬(或答“衬托”,1分)作者失去父亲的孤独与无助(1分,意近即可)。 19.(3分)①指在寒冷的冬天里阳光很温暖;②指在阴暗的人生中老人的关怀很温暖。(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近即可) 20.(3分)B 21.(3分)答案示例:林冲因为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发配到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宋江因为救晁盖等人而杀阎婆惜,被刺配到沧州。(人物姓名或绰号正确1分,落难的原因正确1分,落难的结果正确1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