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如题所述

①《凤凰涅槃》实现了诗体大解放,郭沫若创新了现代白话新诗的诗体形式,采用了极度自由体的形式。郭沫若曾表示在诗歌“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在《凤凰涅槃》里,诗句的长短完全不受格律和句子长度的限制,自由的书写,根据抒情的需要,宜长则长,宜短则短。诗歌在形式上彻底打破了旧诗形式的束缚,摆脱了新诗胡适式的半旧不新,真正地实现了诗体式的大解放。

②依靠奇特的想象来构造全诗。本诗中,除却诗歌题材来源的神话传说色彩(“凤凰涅槃”本身即是非真实的事件),包括诸如凤凰生存环境的描写、凤凰更生之后场境的展现,都是想象性地对虚拟世界的描画,甚至包括“群鸟歌”中群鸟对凤凰集香木自焚的评说,

虽然栩栩如生,但也是诗人的主观精神。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对凤凰更生的场景进行虚拟,运用一些具有极端性的色彩,把情感、感觉推向极端化。而这一点,也正好是印证了郭沫若“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的宇宙观,或者说正是这种宇宙观的艺术符号。

③运用诸如排比、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彰显火山爆发似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精神气概,以此来增强抒情效果。

“在“凤歌”和“凰歌”里,诗人采用了一连串的设问和反问,强化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和控诉情感;尤其是“凤凰更生歌”中,整章5节的结构都相似,以排比的形式构造,

而在每一节里,具体的用词采用反复,这种排比和反复造成的磅礴、奔泻而不可阻隔的气势,不仅增强了抒情效果,同时也与“狂飙突进”的抒情精神内涵相得益彰,并最终使诗剧的情绪激昂到“发狂”的巅峰。

扩展资料

总之,《凤凰涅槃》突破了传统政治与道德观念对社会批判的限制,在现实的否定中建立社会与自我的一种统一性,顺应并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精神。

《风凰涅槃》成为新旧交替时代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并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鼓舞着创造社、湖畔社、浅草—沉钟社等一大批诗人的创作。它的生命观念以及彻底否定的社会批判方式,也很快转变成新文学发展中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传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凤凰涅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3
郭沫若《凤凰涅槃》采用神话题材的象征手法,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风暴雨般的气势,表现凤凰自焚象征着旧中国和旧我的毁灭,凤凰更新象征着新中国和新我的诞生。充满了辩证法哲理,热烈的幻想,对自己祖国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世界的光明理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23
嗯,我有完整版,点击我的头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