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一些习俗

如题所述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1.吃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2.玩花灯

中秋是华人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3.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4.祭拜月神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5.赏桂花、饮桂花酒

在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节期间,正值桂花盛开,十里飘香。用桂花来酿酒,味道醇香,酸甜适口,余香长久。而且,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中秋节饮桂花酒,寓意家庭甜蜜,富贵吉祥,子孙昌盛。全家人坐在一起,赏月、饮酒,别有一番滋味!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整个华人社会的重要风俗。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诗意,月下正是少年男女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也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但都寄托著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6
首先,人们会聚在一起,吃月饼,品尝美味。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一般用杏仁,核桃,豆沙,芝麻等制作,有的还会添加枣泥,红枣泥等,。
其次,人们会去赏月,赏月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这一天,家人们会一起出去赏月,聊天,吟诗,讲故事,欣赏月亮的美丽。
此外,人们还会放烟花,这是中秋节的一个传统习俗,放烟花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让家人们更加欢聚。
最后,人们会拜祭祖先,在中秋节,家人们会聚在一起,烧纸钱,烧香,向祖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第2个回答  2020-11-24
中秋节最主要就是吃月饼,还有就是晚上大多数人家会吃饺子或者面条,大家都知道,最后就是赏月了,以前课本上可有的哟,中秋节赏月
第3个回答  2020-11-24
中秋节的一些习俗有吃月饼,一家人吃团圆饭,赏月。
第4个回答  2020-11-24
中秋节的一些习俗,是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