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朗逸是神车

如题所述

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接近2500万辆,其中有3款汽车在各自领域“孤独求败”,分别是“国民小面”五菱宏光、“SUV巨无霸”哈弗H6以及“神车”朗逸。最特别的就是“神车”朗逸了,它一边承受着“德原朗”等种种骂名,一边“闷声发大财”将所有轿车甩在身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神车”朗逸的功与过。

1、承受种种骂名

●出身之殇:德原朗

“德原朗”是一个专门为朗逸造的词语“德国原装进口朗逸”的简称。朗逸真的是进口的?当然不是,这只是用来“讽刺”朗逸的。事实上,朗逸虽然挂着VW的大众车标,但完全是由上海大众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夸张点说就是一辆“自主车”。由于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真的以为这是一辆拥有德国设计和品质的德系车,所以被讽刺为“德原朗”也就不足为奇了。

●平台之痛:老旧的PQ34

在之前的每日一课文章中,我们专门讲解了汽车平台那些事儿。朗逸使用的大众PO34平台诞生于1997年,即将二十“高龄”了。除了朗逸和宝来,其他大众紧凑型车使用的都是其儿子辈的PQ35以及孙子辈的MQB平台了。使用如此老旧的平台,难免会给人留下“骗钱”的印象。

●价格之高:老腊肉跟小鲜肉价格一样高

作为一辆使用20岁高龄平台和推出近十年的“老腊肉”,朗逸的研发成本早就被分摊的差不多了,但它的价格可是很“坚挺”的。10.99-15.99万的定价和其他品牌当家紧凑级车相当,并且比多代同堂的“老几位”丰田花冠、现代悦动、经典福克斯价格要高出一筹。不过,这是大众的“通病”,使用新平台的速腾、凌渡也要比主流紧凑型车要贵上一些,“VW车标值几万”的调侃也不是空穴来风。

2、卖得好的原因

●中庸之道:没有“致命”的短板

木桶效应,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体现得非常明显,或者说在朗逸身上得以完美体现。看看朗逸的对手们,都有一两个让人“张口就来”的产品缺点:日系车,中低配缺少ESP;法系车,自动挡不好开;福克斯,空间太小;新英朗,简配严重……再回头看看朗逸,从产品力上讲,虽然没什么亮点,但也很难找出明显的缺点,这也是一个正面的“口碑”。“朗逸这车怎么样?”“还行,除了老点,别的没啥大问题。”“行,那就买它了。”

●面子之选:请叫我“小帕萨特”

上海大众真的是很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大众车本来就傻傻分不清楚,再“用点心”把朗逸设计的真挺像帕萨特的。10多万的价钱,20多万的“享受”,超值!此外,“VW”车标也给朗逸增色不少。消费者想买“有面子”的德系车,速腾凌渡太贵,捷达桑塔纳“太low”,高尔夫是两厢车,就剩宝来和朗逸了。至于为什么选朗逸不选宝来,就看下一条了。

●因地制宜:充分迎合国人喜好

一提到南北大众,很多人都

会有这样的印象:一汽-大众更“原汁原味”,上汽大众更“接地气”。在宝来和朗逸身上,同样体现着这一点。外观上,宝来更原创,也更运动;朗逸更“帕萨特”,更中庸,朗逸胜;空间上,虽然同样是PQ34平台,朗逸进一步加长,所以在国人看重的纵向空间和后备厢空间略胜一筹;乘坐感受上,宝来秉承德系一贯的偏硬的座椅,而朗逸的座椅就软的多,甚至有一点日系的感觉,让人喜欢……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这样的朗逸,确实“适合”中国的消费者。

总结

什么样的车算是“国民车”?充分满足大多数国民对于日常用车需求的车就是国民车。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朗逸的“槽点”都不算什么:

中国特供车?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

平台老?我又开不出来,不耽误作为买菜车开

价格高?作为一辆“大众车”已经挺实惠了

当缺点不再是缺点,那么看起来就很不错了,大卖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最后,爱极客需要强调一下,这篇文章既不是为朗逸“洗地”,也没有“谁买朗逸谁SB”之意,只是单纯的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亲,你怎么看?

END

“爱极客,我就问你一句话,你会买朗逸吗?”

“别闹,哥可不想被同行们鄙视,毕竟以后还得在这个圈儿里混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朗逸是上汽群众第一款完整自主设计的A级轿车,自从2008年降生以来,一路走红。以至近两年来根本稳坐轿车销量排行榜的冠军宝座。

关于朗逸这款车,很多人的觉得是五味杂陈。在群众集团的全球产品序列中,找不到朗逸的存在,朗逸就是德国群众在中国的一个“私生子”,但是,朗逸强劲的市场表现又让人刮目相看。

那么,这么一款血缘不纯的德系车,为何能深受中国消费者喜欢呢?其中又有什么值得其他车型自创的中央?

关于朗逸的热销,首先还是由于“群众”这块金字招牌。

经过对中国市场的多年耕耘和抵消省心理的准确把握,群众无疑成了中国市场最强势的汽车品牌,简直是出一款车型就火一款。

关于群众品牌是如何火起来的,能够写篇很长的文章来叙说,简而言之能够概括为产品和品牌双双发力,经过导入各级别和细分市场的产品、新颖的技术,并对其停止包装、宣传,加上群众和奥迪作为“官车”的形象,这个品牌想不火都难。

其次,再看朗逸这款产品自身。外型上固然比不上速腾、凌渡这么流利大气,但也没什么槽点,很中规中矩的三厢外型。

尺寸上除了2610mm的轴距略短,车身长宽高都属主流,特别是超越了4.6米的车长,不会让人疑心其空间表现。而多数人购车,并不会太关注轴距,而是关注车身长度更多一些。

朗逸还有个投机倒把的设计,就是经过缩短后排座椅座垫的进深长度,营造了视觉上的宽大空间,固然实践乘坐时会发现后排座椅对大腿承托不够,但坐在前排的车主根本不会去思索这个问题。

而让朗逸大卖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其“套娃”的外型。目前最新款的朗逸,在外型上参考了高一级别的帕萨特,这种大气感是吸收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要素。也不得不供认群众的“套娃”战略是十分胜利的。

另外,10.99万元的起步价,比起群众速腾13.18万元的起售价低了足足2.2万元,普通消费者会觉得这两款车尺寸差不多,发起机一样,都是群众品牌,面子都足够,我干嘛要多花这2万多元呢?至于悬架、平台等技术上的差别,普通消费者基本不懂也不会去关怀。

总而言之,朗逸是一款研讨透了中国消费者之后推出的产品,或者更官方的说法是特地针对中国消费者研发的产品。你要的,能够都给你,能涨面子的也都给你,你不关怀的,那就要思索本钱了。

第2个回答  2021-01-08

1、品牌魅力,在二十年前,挂着VW标志的桑塔纳、捷达这些车,安全耐用,用料厚道给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使得国人很早就有了大众情怀。

2、朗逸油耗低,官方数据为5.5L,实测在7L左右,而且后期用车保养费用也不高。

3、在配置方面与同级别对手相比,朗逸定速巡航、胎压监测、前驻车雷达、真皮方向盘、一键启动这些较为实用的配置,都是全系标配。

4、按键的阻尼感,动力的匹配,这些都能给车主很强的机器感,而且沉稳的底盘可以带来平稳的操控。

5、朗逸设计理念采取“中庸”:在驾驶这辆汽车时,找不到特别突出的优点,但也找不到致命的缺点。这种设计很符合国人口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30

作为德系品牌在中国的特供车,有着原德朗的称号。但作为中国特供车,扎实的大众技术以及适中的市场定位,并且了解国人对车需求,决定了它必火的基因。

1、从外观来看

朗逸依旧是中规中矩的风格。新一代朗逸也保持了最新家族式风格,有着小号CC的模样。内饰方面,最低配风尚版使用了实用但设计前卫的手机支架,简约而不失实用。

2、较高配置

版本则使用中控台彩色屏,保留以往大众的操作风格。但内饰塑料感太强,高端感较一般。朗逸采用的是1.5L和1.4T两种动力总成,1.5L搭配6挡手自一体的变速箱,1.4T搭配的是大众自家的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比较适合家用,较难给车主有澎湃激烈的驾驶体验。

3、体验好

至于对驾驶动力有要求的汽车消费者,建议购买1.4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官方百公里8.3秒的加速时间可以给车主带来不少兴奋的驾驶体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朗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20

导读:再就是朗逸的发动机变速箱。老款的用的铸铁阉割版EA111,新款用的EA211,1.6自吸的,110马力155牛米。技术完全比不上主流。号称德国大众,可是变速箱用的还是人家丰田爱信6AT!

我们举的例子不是别人,就是国民神车朗逸,而网上有很多朋友将它称为“德原朗”——德国原装进口朗逸。为什么有这种说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朗逸仅在中国卖,而且它的血统大众官方从未给它说明过。比如平台,朗逸的平台出处一直是个迷,坊间各种猜测有说PQ25、有说PQ34、还有说是PQ42老普桑的,有说是PQ24老Polo的···不管是哪个,反正不是大众新的就对了,否则厂家还不好好宣传?

再就是朗逸的发动机变速箱。老款的用的铸铁阉割版EA111,新款用的EA211,1.6自吸的,110马力155牛米。技术完全比不上主流。号称德国大众,可是变速箱用的还是人家丰田爱信6AT!

ABS系统即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以提高车辆在紧急制动时的安全系数。没有安装ABS的车,在急刹车时容易发生轮胎锁死,方向盘不能转动,容易造成严重后果。ABS成本大约在3000元左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这种对安全性提高显著的配置,可以说车企责任的体现。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明文规定,但是有些车企还是置若罔闻,未按规定严格执行。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2016年的违规产品数量排名前20的车辆生产企业,其中不少就是ABS系统缺失的,属于较为严重的安全配置缺失。

由名单中可以看到,东风汽车和东风商用车都被点名批评未安装ABS防抱死系统,违规数量超百辆。江淮、重汽、大运、江铃等车企也出现了同样状况。

开心一刻:

想想竟然有点激动呢

‍‍‍‍  三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气呼呼的对我说:“爸爸,老师一点都不好,总是凶我,中午还不拍拍我睡觉。”

  我:“老师不可能像妈妈一样照顾那么多人的,你要听话。”

  儿子:“让老师和妈妈换换就好了,妈妈每天在幼儿园陪我,老师在家陪爸爸睡觉。”

  想想竟然有点激动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