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泸州和庐州说个大概

如题所述

泸州市,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区号:0830,邮政编码:646000,车牌编号:川E。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北接重庆市、内江市。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泸州海拔高度240—520米,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203米,为最低点。叙永县罗汉林羊子湾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为最高点。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945.6亿立方米。近30年,长江最高洪水位18.86米。
   泸州老城区沿江一隅 [编辑本段]【气候资源】  总的气候特征是:全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其主要成因:地形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全市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区。大气环流影响:主要受北方大陆干冷季风与南方海洋暖湿季风交替活动的影响。冬半年主要受苏联西北利亚和蒙古到新疆一带东南下的大陆干冷空气团的控制。夏半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控制。
  气候对发展经济的影响:冬春两季由于受北方南下的干冷气团的影响,造成冬春少雨,冬干、春旱相继。春播期常受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影响,造成寒潮或低温阴雨,致使出现烂种烂秧现象,影响水稻的适时移栽。初夏:当青藏高原高压活动频繁时,常常出现连晴少雨天气,造成夏旱,对已栽水稻生长不利。�
  盛夏:西太平洋高压西伸北招,全市被西太平洋高压脊西部主体控制,造成伏旱高温,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当副热带高压东撤南退时,我市易出现暴雨、洪涝、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侵,在云贵高原的阻控下,冷暖气团汇于川南上空一带,造成低温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同时也不利于秋收作物有机物质的积累,影响产量和品质。
  冬、春季当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时,天气寒冷,旅游人员骤减,盛夏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时,天气闷热,旅游人员相对减少。
  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 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编辑本段]【泸州地形】   泸州行政图泸州市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大体上以江安──纳溪──合江一线为界,南侧为中、低山;北侧除背斜形成北东向狭长低山山垅外,均为丘陵地形。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相对高差1699米。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1、北部浅丘宽谷区:包括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合江县和纳溪区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川东平行褶皱地带的延伸部分,属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南缘,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8.6%。海拔多在250-400米,最高为万寿山,海拔757米。长岗山多为林地,浅丘宽谷多为耕地,田多土少,是全市主要农业区。
  2、南部低中山区:包括叙永、古蔺县大部,属四川盆地南缘的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38.6%。出露的地层以古老海相沉积的各类灰岩、泥岩为主,侵蚀严重,形成山峦迭嶂,沟谷纵横的复杂地貌类型,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为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山地为林地、旱地和园地(茶园);槽坝地势平坦,以耕地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也是我市主要农业区之一。
  3、中部丘陵低山区:长江以南,南部低中山区以北为中部丘陵低山区,包括泸县少部,江阳区一部,合江县、纳溪区大部和叙永、古蔺县北部,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41.5%,山地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最高为古蔺县斧头山,海拔1895米,丘陵海拔350-500米。山地以林地为主,全市现存的两大片原始森林──福宝林区和黄荆林区以及楠竹林,均集中在这一区,丘陵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园地(果园和茶园)。
  4、沿江河谷阶地区:沿长江、沱江等大、中河流两岸,由于河流的冲积、堆积而形成数级阶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3%。一、二级阶地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物,阶面平坦宽阔,宽达500-1000米,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30米,厚15-20米,以耕地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全市蔬菜、甘蔗、龙眼的集中分布区。三、四级阶地为第四系近代冰水沉积物,由于流水的侵蚀,只零星残留于河谷两岸的基座台面上,海拔250-330米,多为耕地和园地,土层深厚,是全市甘蔗、荔枝的集中产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古代泸州泸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1950年1月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设置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区专员公署,1952年3月改称隆昌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泸州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庐州   隋置 
  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舒国及群舒诸国。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合州为庐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均治合肥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仍治合肥县,属贞观元年(627年)划设的淮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仍属淮南道。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于扬州(今扬州市),庐江郡仍属之。至德二载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
  中和三年(883年),庐州人杨行密据本州,经营江淮、江南地区。天复二年(902年)三月,唐封杨行密为吴王,原本以庐州为根据地,后改都扬州,庐州仍属吴。唐亡(907年),吴自立,仍据江淮间,庐州属之。
  五代十国庐州及治所合肥县先后属吴(902年三月至937年十月)、南唐(937年十月至975年十一月)。吴武义二年(920年),升庐州为德胜军,为节镇,又称庐州节度使,均治合肥。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壬寅,改德胜军为保信军节度,仍为庐州及合肥县治。
  。宋初,仍沿旧制,庐州仍治合肥县,改属淮南道。至道三年(997年),改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庐州改属淮南西路。
  南宋改淮南西路治庐州,为南宋抗金重镇和输送抗金物资的集散地。绍兴初,为避金兵,淮西路寄治巢县(治今巢湖市区)。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将郦琼以庐州叛降刘豫伪齐。十一年,为杨沂中收复。乾道二至五年(1166~1169年),在和州置司。五年,淮西路复治庐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庐州设淮西路总管万户府,属江淮行省(治扬州,今为市)淮西道宣慰司(治庐州,今合肥市)庐州。十五年,升庐州为路,置总管府,仍属江淮行省(治今扬州市)的淮西道(治庐州)。二十八年十二月,江淮行省迁治汴梁路(今开封市),改名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庐州路仍治合肥县,庐州路改属河南行省淮西江北道,简称淮西道(治庐州)。
  元末,红巾军起义政权大宋在庐州设江淮行省。龙凤十年(1364年)七月,改庐州路为庐州府,为江淮行省省会。不久,废江淮行省,改属朱元璋设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的江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庐州府改属中书省,仍治合肥县。十三年(1380年)正月,庐州府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庐州府改隶南京,又称南直隶、直隶南京(治今南京市)。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自缢,明亡。明亡后,南明弘光政权在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领导下,置滁和镇,为南明江北四镇之一,庐州府属之。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庐州府改属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改属安徽省(省会治安庆府,今安庆市)。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二十三日,安徽省会迁驻庐州府。十二月十日,安徽巡抚江忠源赶到庐州府上任,定庐州府为临时省会。以后,庐州府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军反复较量的重要战场。咸丰四年一月十四日,太平军攻克庐州府。咸丰五年十一月十日,清军复陷合肥。咸丰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再次收复庐州府。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英王陈玉成被叛徒苗沛霖骗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清军再度占领庐州府。当年,因惧捻军及太平军余部,以庐州府无雄关天堑可恃,仍将安徽省会迁回安庆府。庐州府作为安徽临时省会前后10年。
  同治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庐州府改属安徽省安庐滁和道(道治安庆府)。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庐州府改属皖北道,直至清亡。辛亥年农历九月十九日(1911年10月28日),合肥光复,废道。
  民国元年1月,废庐州府,存附郭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6
泸州市在四川省,庐州已经是历史地名,即今天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