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春都是在每年的二月四号?

如题所述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这里的“四立”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它们分别代表了农业生产中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然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然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但其作为立春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显著,不能适用于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的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这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立春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通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地区。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古代中国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描述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在洞中慢慢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河面上还有未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立春一直被视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鸟语花香;春天是生长、耕耘播种的季节。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平均气温在10℃至22℃的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