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不要有欲望,那么人生是不是缺少很多乐趣?那么人生的意义(佛教)又是什么?请教一下大师们。

如题所述

这个欲望要分开来看,对于财物,美色,名声,食物,睡眠的欲望,虽然暂时感觉快乐,但是终究是虚妄的,因为他要坏灭,转化为将来的痛苦。
佛教是教育,他教人离苦得乐。怎么离苦得乐呢,那就要破迷开悟,开智慧。
知道那些能干,那些不能干。
至于对于真理的追求和渴仰,我们可以换一个辞,褒义词,因为欲望是一个贬义词。欲望是我们堕落的原因,是受苦障碍艰吝的根源。所以欲望要少一点,人生更自在一点。
多欲为苦,少欲为乐。
老子:咎莫大于欲得,罪莫大于可欲。自足乃能常乐。
菩萨避欲,如避火炕。
助人为乐,施与比接受快乐。
忏悔是消除过去所作罪障的最基本方法。忏,就是悔过,反省,道歉;悔就是后不再造,不二过,即不再犯同样的错。干了错事,首先是忏悔,然后是补救,洗心革面。
罪从心造,忏从心除。忏悔的本质就是以后不犯同样的过错,口头的忏悔没有用,要落实在心理和行为的改过迁善上。
阿弥陀佛,末学奉上,祝能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8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您所说的乐趣,从本质叫做坏苦,因为不久住的原因,再次造新的苦因的缘故.
佛教的常乐我净之真常,极乐,真我,寂静.通过对惑

苦三链条采取断惑,消业,灭苦的原理,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烦恼焰)的修行,最后达到真正的寂静快乐.
人生的意义从人之本来说,是做好一个人的本分,比如孝顺,慈爱,诚信,既然是人,就要做到人的标准,否则一个人的身子,却是禽兽的瓤,那是很可惜的.从更积极的层次来说,通过学佛修行,逐渐觉悟,了知一切法无我,知世间一切不离因果,则事事随缘,事事检点自心,事事尽自己的本分,那么渐渐的福慧崇隆,达到觉悟,然后随缘度众利生.
第2个回答  2019-10-30
1、因为欲望是没有穷尽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所以说有欲望就有痛苦,
所以古人就讲:少欲知足,知足常乐。
所以说:欲望是痛苦的根,知足是快乐之本。
2、从佛教来看,知识和智慧是不一样的,知识是从外面学来的,知识是有局限的。
智慧是从自性般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六祖惠能大师证道是讲: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