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资料,来历,有名的诗!

如题所述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佑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 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 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 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 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七绝·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 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 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七绝·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 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 皇。七绝·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 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 来。五绝·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 旦勿鸣,更鼓畏添过。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 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 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 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 嘶。七律·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 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 来。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 回。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 灰。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 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 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 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生。七绝·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 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 时。七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 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 看。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七绝·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 时。词·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词·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 魂[1]。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 原。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 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词·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词·洞仙歌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词·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 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 两簌簌。 词·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 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买麨软 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词·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 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 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 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 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 短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又名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第
  五子,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有名的诗:】

  {游金山寺}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参考资料:《苏东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05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苏东坡称谓的由来
  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们因其号而称之为苏东坡。至于东坡居士的来历,还要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起。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自乐天,号香山居士,曾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天和十年(815年),因上表请求通缉严惩刺杀丞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十三年(818年),升忠州刺史,后又升中书舍人。忠州城东,有一片坡地,闲暇之时,白居易经常至此栽花种树,并写下了大量借景抒情的诗作,其中多有“东坡”二字。如《东坡种花》二首,其一有“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其二有“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之句。又有《步东坡》诗:“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种树。”当白居易离开忠州时,又有《别东坡花树》诗,其中有“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苏轼虽然恃才傲物,但对于白居易的诗可以说是仰慕至极,在其《赠写真李道士》中有“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赠善相程杰》有“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苏轼的仕途命运与白居易也颇有相似之处。他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一,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讽刺王安石及其所推行的新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苏轼深感自己与白居易有着相同的遭遇,因白居易自忠州升任中书舍人,而苏轼也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便一方面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一方面从白居易的忠州诗作中撷取“东坡”二字为已号。果不其然,宋哲宗即位不久(1086)年,苏轼便经由常州也升任了中书舍人,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
  南宋诗人龚颐正在其《芥隐笔记》中说“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宋人周必大也说:“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古人所指,也正是这个意思。

  苏轼有名的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