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大纲

如题所述

九、体裁诠释圣经的重要原则就是必须辨认出圣经各书卷的文学类别和它们各自的内容。圣经每卷书 都各有不同。它们属于不郑胡同的文学类别:律法、历史、诗篇、福音书、书信等等。理解《民数记》 属于哪类作品是十分重要的。本书的体裁多元化,把律法、行政纪录、历史叙事、诗词和预言混 为一体。内容的发展部分按时间次序,其他部分则按逻辑源野次序,表面看来似乎杂乱无章,但实际 上内容高潮迭起,一气呵成。
1、叙事的特征
如果我们将“叙事”的部分选取出来,我们会读到所发生的连串事件,例如,我们若略去人 口统计的细节,和有关献祭与节期的律例,留下的便是以色列人在西乃、在旷野中和摩押平原上 所发生的事件。这是本书的“架构”。我们可从叙事的方式和性质看到很多特点。
⑴、叙事的断序
叙事的经过并非完全按照时序《民数记》大体上是按照时序记述。不过,当中也有一些地方 并没有按照历史时序。第一至十章记述出埃及之后第二年头两个月的连串事件 ,此10章就明显没 有按照时序编写。倘若我们将经文的次序重新编排,其时序将会如下:在头一天立起会幕(九 15-23),接着的12天,各支派将他们的奉献祭物带来,使其成圣(七1至八26);第十四日守逾越 节(九1-14);两周后,喊裂拦在第二个月的头一天,进行了人口统计,和洁净了营地(一1至六27); 到了第二十日,以色列人便启程前往迦南(十1-36)。《民数记》并不是圣经中唯一一卷不按时序 编排的书,福音书似乎也有类似的例子。碰到这种情况,总有某些理由驱使作者不按历史时序编 写。我们若能找出当中的理由,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
⑵、叙事的目标
本书作者似乎是按照营区的编配方式来写出第一至十章 。营区的安排是分为两个圈:外圈属 于众支派,而内圈属于祭司,会幕则放在中央(参二1-34)。这种安排是要教导以色列人,他们 的思想和生活都要以神为中心。对以色列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神住在他们中间(出三十三 3-16)。他们渴慕他的同在,胜过任何一切(诗四十二1-3)。作者按照此次序:众支派的营(外 圈)、祭司的营和会幕(内圈中心),带领读者进入此中心。他一连用了3次这种表达方式。首先, 数点众支派的人数(一至二章),然后是利未人的人数(三至四章);接着,将营分别为圣(五至 六章),然后到会幕和祭司(七至八章)。最后,到了快将启程的时候,以色列人先在全营守逾越 节(九1-14),其后云彩便出现在会幕之上(九15-23),以色列人便开始起行。于是,最重要的 事件──神在其他事件发生之前显明他的同在──便留待到最后一刻。这种推延制造了一种高潮 感,指出最重要的是什么。以色列人的渴望一直要留待到最后一刻才能满足,到了最后,云彩降 下,神向百姓显明他将永远与他们同在(九15-23)。到了这一刻,他们才可以起行前往迦南(十章)。
⑶、叙事的高潮
将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互相对比是相当有趣的(出四十的记载与民九 15-23十分近似)。出 埃及记带领我们由在埃及的为奴之地去到西乃,神同在的荣光充满了会幕和云彩(出四十)。高 潮是在于神按照他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住在百姓中间(创十七 7)。《民数记》超越这点,进到 一个新的关注点,就是承受迦南地为产业。神带领以色列人前往他与亚伯拉罕立约中之应许他(民 十29)。《民数记》的其余部分记载这一代的以色列人失去了承受此产业的机会 ,但这产业却保留 给他们的下一代。
⑷、叙事的详略
叙事部分略去了众多细节《民数记》的内容涵盖了大约40年的时间,不过,它并没有记录在 这40年中所发生的一切事。在第十九至二十章之间,有一段长达38年的时间空隙(申二14;民二 十一12)。本书所记录的,集中在第二年的其中几个月,和第四十年的最后一段日子;在这期间 的片段,作者几乎是只字不提的。
摩西记录了在各个安营的地点(三十三章)。但叙事部分只提及他们在路上所过的少数地点 (例如一1,九1,十二16,二十1、22-23,三十三50,三十六13)。若与摩西所列出的安营地点 互相对比,可以肯定叙事部分之中,有一段空隙时间是没有记录的。其中有两件事可能是发生在 这段旷野飘流时期的:用石头打死违反安息日的人(十五32-36)和可拉的叛变(十六1-50)。第 一件事发生在“旷野”中,不过,所指的却似乎是巴兰旷野(十五32)。第二件事没有记载发生 的日期,但它却似乎是因为不能占领迦南地而引起(十六14),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叛变是在不能 进入迦南地后不久便发生(可参十六41为例)。以色列在加低斯继续逗留了多天,有足够时间让 这些事情发生(申一46)。即使这些事的确是发生在路上的较后时期,作者亦未必觉得有必要告 诉我们,反之,他将它们归为背逆的表现。因此,从利提玛到加低斯的一段,是全无纪录的(三 十三19、36)。
这里要指出的,是作者将记述的焦点放在3个重要阶段上:准备(一至十章);背逆(十三至 十九章);和行程结束时的再作准备(二十至二十五章,二十六至三十六章)。此外,他对在旷野 飘流的岁月只字不提,更是表明这段岁月根本是平白浪费的最有力证据。对于本书要记述什么内 容,显然是经过作者非常小心的选择。他希望我们注意他所记录的事情,而无须理会所没有记载 的。
2、叙事的模式
本书的律法、行政纪录和讲辞均套入那提供全书架构的叙事部分。
⑴、叙事与纪录的套用
“行政纪录”包括领袖的名单(一5-16,十三4-16,三十四19-29)、家谱和人口统计(一20-46, 三1-4、17-29,四34-49,二十六4-51、57-62)、营地纪录(二3-33,三十三1-49)、各支派的奉 献和供物(七12-88,三十一32-40、42-47)、外交联络(二十14-20,二十二5-6、16-17),以及 土地边界的纪录(三十四3-12)。书中所提到的讲辞包括有祷文(十35-36)、祝福(六24-27)、 预言(二十三7-10、17-24,二十四3-9、15-24)、许愿(二十一2)、誓言(五19-22,十四20-25、 27-35)、诗篇、歌词和古人的说话(二十一14-15、17-18、27-30)。这些讲辞通常将叙事部分所 记述事件的含义引带出来,因此,它们在解释事件上,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行政纪录自然地成为叙事的一部分,例如,以东和以色列之间的信息传送(二十 14-20),正 好道明以东如何拒绝让以色列人经过其领土进入迦南 。事实上,那些行政纪录令《民数记》的叙 事部分极具特色。
⑵、叙事与律法的套用
律法的记载在本书占了不少篇幅,主要内容包括了祭司制度(四4-33,八6-26,十八1至十 九22)、洁净礼(五5至六21)、献祭和节期(九11下-14,十1-10,十五1-41,二十八1至三十16), 和有关承受迦南地为产业的吩咐(二十七8-11,三十一21-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