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的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并无详细纪录可供查考,但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过陀螺,如江苏常州出土的新石器马家窑文化木陀螺及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陶陀螺;目前文史记载则多以宋朝时出现的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为开端,称做“千千”(或称千千车);那是一个中心轴(铁制)长约一寸的圆盘形(直径约四寸)物体,用手捻在盘中旋转,比赛谁转得久,这是当时身处深宫后院的嫔妃宫女用以打发寂寥时光的游戏之一。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苏汉臣(开封人,曾在北宋徽宗宣和画院当过招待,以刘宗古为师,工于释道人物之画,尤其婴戏画更有独创之功力)《婴戏图》中,画面的前方有两个孩童,正打著陀螺玩耍,也证实当时确有倒钟体的陀螺出现,由画面考察, 当时的陀螺应是木制的,像个圆锥体,用绳子缠好了,往地上前抛后扯,陀螺便在地上旋转起来。当它速度慢下来时,再用绳子不断抽打它的侧面,如此便可转个不停。一直到现在,大陆北方的儿童在冬季及早春时节还流行这样的玩法,尤其在结得厚实的冰面上抛打,更别有乐趣。另外一幅苏汉臣的作品《秋庭戏婴》中,有个推枣磨的道具,利用两个枣子,加上一个剖了一半的枣子作成支架而成枣磨玩具,那是一种旋转、平衡的游戏,游戏时,谁能让枣磨保持平衡、转得久,谁就获胜;这幅画也能证明当时已有多元的陀螺玩具型态出现。

明朝《帝京景物略》记载,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其小空钟形体、中实无柄、绕以鞭之绳等描述,证之明代晚期的陀螺已跟今日的鞭打陀螺无异;刘侗的诗歌《杨柳活》撰述:杨柳儿活,鞭陀罗,这时期“陀螺“一词已正式出现。追问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惊声尖叫惦记着你真不想惊喜
第2个回答  2019-04-12
抽陀螺是中国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各地对陀螺有不同的称呼,如“地黄牛”、“老牛”、“牛牛儿”、“菱角”等。由于抽陀螺的趣味性强,尤其在中国北方各地,一到冬天河湖湾坑冻上厚冰之后,更吸引着众多的少年儿童到冰上去参加这一活动。早在10世纪以前,中国的这一古老民间体育活动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以后又流传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陀螺比赛在马来西亚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每逢节假日都要举行,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全国性比赛。马亚西亚人使用的陀螺直径有25厘米,重6千克。马来西亚的陀螺比赛有两种:一种是旋转赛,参赛者在地上猛抽陀螺使其旋转,然后用木板托住,再移到顶部装有锡盘的木柱上旋转,以旋转时间长短定胜负;另一种是攻击式比赛,每场比赛有两队参加,每队3~5人,比赛开始后,甲队先抽转陀螺,然后由乙队掷击。掷击时以时间长短、陀螺间不得相互碰撞等规则作为计分标准。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