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是怎么来的呀?

如题所述

其实在古代最开始并没有月饼,八月十五这一天会制作胡饼来祭祀祖先。而胡饼就是用面粉,酥油还有一些甜的馅料制作而成的圆形的小饼。相传在唐朝的时候,八月十五这一天唐太宗和杨贵妃边吃胡饼边赏月,唐太宗看着手里的胡饼,总觉得这个饼虽然好吃,但是名字略微俗气,这在思索应该换个什么优雅的名字时,在一旁的杨贵妃刚巧抬头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突然灵光一闪,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就成为了中秋节的传统糕点,一直流传至今,月饼也就是这样来的。
1.咸蛋黄月饼
咸蛋黄口味的月饼是这两年非常畅销的口味,在传统的豆沙馅里面加入咸蛋黄,咸甜可口,不仅可以吃到豆沙的香甜细腻,也可以品尝到咸蛋黄的粉沙咸香,口感非常不错。
2.流心月饼
台湾的流心月饼也是现在的网红月饼。普通的月饼的馅料都是实心的,而流心月饼一口咬下去,里面的馅料就像流动的奶黄一样流出,香甜可口,颠覆的传统的月饼馅料的口感,成为大家的新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是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仅是一种点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到了明代,月饼真正成为了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并在民间逐渐流传。
第2个回答  2022-07-01
月饼起源于我国古代拜月神的习俗,人们把月饼当作供品,那时的月饼叫小饼、宫饼、团圆饼。到汉朝时期,皇帝张骞出使,他带回芝麻、胡桃,于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馅的圆形饼,叫做“胡饼”。唐朝时期,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皇帝嫌胡饼的名字难听,杨贵妃说“那就把它叫作月饼吧”,自此沿袭而来。

月饼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月饼是用来祭月的,其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发展到2021年,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第3个回答  2022-07-04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