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讲的什么内容?

如题所述

《人世间》从一个小家庭出发,讲中国改革开放左右至今天的变化和发展。

周父是老一辈建筑工人。为了国家建设,常年在外奔走,内心一直洋溢着国家主人公、社会建设者的豪迈和激情。

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变知青。恢复高考后考上北大,多年后成为正厅级干部。快退休时,回到家乡,帮普通百姓盖房子,实施棚户区改造,却遭人诬陷,证明清白后,无怨无悔地离开人世。

长女周蓉是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热爱学习,勇敢追求爱情。认清过生活真相,但依旧积极面对人生。

小儿子周秉昆留在城市,成为工人一份子。但性格中助人为乐的品质,却并没有被底层琐碎的生活磨灭。帮助死刑犯的女友、工友、朋友度过困境。

四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刚好涵盖动荡时代的变化。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家族的衰败与延续,看到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看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亲疏远近,看到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也能看到每个人的身上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为父者深明大义,为官者清廉正直,女性不被传统拘束......

在艰难生活中,他们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和守护,让人感叹再三。

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说:“《人世间》将人性的善、人心的单纯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让我惊讶、震动、喜欢。它就像一条小溪,缓慢地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巨变。”

把百姓生活放进近50年的时间长河里去浸润、磨洗,这确实需要胆识和勇气。

梁晓声以他的悲悯情怀,展示出一幅错落有致的世间百姓群像图,我们可以跟随他的笔,汲取到战胜困难的力量。
有人说,《人世间》是继《平凡的世界》之后又一部素朴、真诚而包含悲悯之心的作品。

也有人说,梁晓声的文字就像一把手术刀,把中国社会的五脏六腑解剖给你看。还告诉你针对哪个问题,吃些什么药缓解比较好。

梁晓声自己则说:“就是想将近5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直观地告诉人们。只有从那个年代梳理过来,才能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如果不看这本书,根本无法想象,原来那个年代是那样苦过,爱过,恨过,哭过,笑过......这种真实的时代记忆,给人震撼,也给人提醒,让人反思今天的生活。

小说以一座北方城市为背景,讲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一家三个孩子的奋斗和选择。从一个小家庭的角度,看近50年社会发展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共振。

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有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光荣与梦想,也没回避改革开放初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经历的阵痛。

普通城市老百姓在大时代中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故,梁晓声尽数收于笔下,他说:“了解父母那一代人在那样特殊的时代,怎么走过来,怎么看待利益、友情、亲情的关系,有助于缓解年轻人的现实焦虑,找准人生方向。”

读者们这样评价这本书:

“小说语言诚挚动人,真实而不做作,是了解那个时期历史人文和民情的绝佳参考资料。”

“感谢作家的真实记录,这种时代的记忆会提醒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

“作者笔下的人物平凡而伟大,让我又爱又心疼,仿佛看到了父辈们的一生,那漫长的一生也有我的记忆。”

在文学作品流行挖掘人的劣根性的年代,《人世间》反其道而行,主要写人的“好”。善良、正直、担当、诚信。即使生活艰辛,也互帮互助、自立自强。

梁晓声相信,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我们越需要这样的“好人文化”,来让大家向善、向上、向美。

这段城市变迁史,同代作家里,只有梁晓声能写。

作为生于1949年的共和国之子,他自小生活在城市,有足够的生活阅历,记录被我们错过的真实。

作为创作过两千多万字作品的文坛常青树,他又有足够的笔力,呈现出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的细节。

作为有良知有担当的作家,他有足够的情怀,让故事给人积极的能量,铭记过去,望向未来。

如果你出生于80、90、00年代,那你能看到父辈、祖辈们曾经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前半生。如果你出生于70年代,能看到自己的年轻时的记忆。如果你曾亲历那段历史,一定会觉得这本书非常亲切,记录的也许就是你的人生。

那段总被忽略的奋斗史,值得被我们永远记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