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要堕三都

如题所述

通过堕都,其实打击的是这些大夫家臣的势力,你看就因为拆迁费都,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他们就造反了。

但是三桓通过隳都把鲁国跟他们绑在了一起,出了事,鲁定公、孔子他们必须与三桓合作解决这些人。结果公山不狃、叔孙辄失败了,出奔齐国,三桓解决了尾大不掉的问题。

其中孟孙氏他家没有尾大不掉的问题,公敛处父对孟懿子很忠心。加上成邑又是鲁国的的北大门,隳成邑、齐国入侵就缺少了屏障,所以孟懿子就不隳成邑了。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齐人闻而惧。其实这个也是经不起推敲的,鲁国的执政卿就是季氏,孔子的相就是夹谷之会的时候担任傧相,跟宰相其实是两回事。太史公在这理解错了,因而又信了齐国送女乐逼走孔子的传说。

实际上那个故事近于小说家言了,孔子的出走实际上就是得罪了三桓,鲁国卿大夫执政,不符合他的理想,毕竟孔子眼里社会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才好。孔子的大司寇就是掌管司法的,就算他向鲁定公提议三都超过规定。

所以就算是孔子提议,也必然是三桓同意的。是三桓利用这事打击家臣势力,三桓利用了孔子,而实际上隳三都事件中也是三桓好处沾尽。所以不存在什么孔子主导了隳三都的事,至于五等爵制,就不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