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讲书有很大的区别,一个人会读书,但他不一定会讲书。当你抱着要讲书的态度去读书,那你一定是个会读书的人。
读懂了书,只是大概了解了别人的观点,但并不深刻,过一段时间就忘得干干净净。但如果你把自己读过的书再讲给别人,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好像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刻在你的脑子里。
樊登讲:对待讲书,要有”将然”的心。
什么是“将然”?上百度的时候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百度已经把它列入推荐了,可见搜的人很多。还好,我最后还是找到了,这个词来自于《韩非子·八经》,“无副言于上以设将然,今符言于后以知谩诚语”。这里的”将然”,指的是将要发生的事。
那么把樊登这句话翻译过来就变成了:“对待讲书,要把它当成将要发生的事。”将要发生的事,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来应对。将要发生的事,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将来一定会发生。将来一定要讲书,这就是我们此时应有的态度。读书是为了将来讲书,那么此刻我们读书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
我们读书,是为了能够讲给别人听。在读书的时候,时刻记着这个事情,那么我们读书的关注点就会不一样。以前我们看到书里的观点,只会觉得赞同或者不赞同,但不会去细想,为什么赞同或者不赞同?赞同或者不赞同的理由又在哪里?
但如果我们抱着”将然“讲书的心态去读书,那我们就会思考:我为什么会赞同书中的观点?这个观点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和深层的含义?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
因为我看完书还要去给别人讲,别人也许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都能一一作答清楚?我们能否说服自己的听众,让他也认同书中的观点,让他也能够在我们的讲述中学到知识。这就逼着我们去做更深层次的思考,甚至比书中看到的还要多。
这个就是读书和讲书之间的区别。讲书不是朗读,不是照着书本念就可以,它要求我们咀嚼、消化、提炼,甚至升华。这样的要求会让我们读书更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