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非常唯美清新的一首小令,诗酒趁年华,说尽世间最美的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人们常说,人活着就是活一种心态。拥有一个好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可是,一旦遇到不顺心,不如意或者很严重的挫折时, 好心态就成了墙上的摆设 。面对不顺和挫折,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是消极懈怠对抗。有些人甚至还会采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和挫败。那个深夜对无辜女子拳打脚踢的男子,在那一时刻,还算是个人吗? 如果是人,就应该有心啊!

那个视频,我一直没敢看,只是把叙述性的文字看了一些就已经浑身战栗了。同在一片星空下, 为何这世间有如此罪恶的人?对此, 我只想说,如果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心情,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一首 苏轼的清新唯美小令 送给你,送给心灵正在饱受煎熬的你。 愿你不惧黑暗,永远笑对人生。诗酒趁年华,让我们多说说世间最美的生活。

熙宁8年,即公元1075年,山东密州遭遇大旱,苏轼登台求雨,没想到大雨真的倾盆而下。如今春天又来了,苏轼登上自己修缮的超然亭,在寒食和清明两节交替的时间,阅尽密州春色,伴着心中有如台名的“超然”,写下了这首 脍炙人口的清新小令《望江南•超然台作》 。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写景善用纯白描,把景色景物描绘刻画地无比生动形象。这首小令开篇就是一幅淡雅的密州春色图: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暮春时节,春天还在。温和的微风吹拂着柳枝,柳枝在风中轻轻飘扬。这短短的一句词中,一片暮春时节的温和安详恬静舒适。

“ 春未老 ”,一个“未老”写出了春天的精神和人的精神。短短三个字就把暮春时节温暖安祥,人的情绪也温和积极的情态给刻画了出来;“ 柳斜斜 ”更是妙笔,把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形象地展现了出来,也把春日是如何自然轻柔地吹拂大地具体化了,充满了希望和乐观精神。首句在表现暮春精神的同时,也形象地表达了词人自己的心境。

那么词人的心境是什么呢?紧接着词人继续写到“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词人抱着瞧一瞧密州春景的心态,登上超然台上望春,城外护城河内一汪春水已经半满,这座城市在春雨撩起的薄雾中朦胧可见。这句词就是一幅在词人心里和读者心里的水墨丹青画。

此时的密州城早已不是两年前连年干旱的败落城市了。此时,温和的暮春里,春天的雨露已经环绕住了这座城市。城中处处春花开,安详温润。这一切在一阵细雨的滋润下又披上了一层薄雾。一个“ 暗 ”字,凸显的是一种雨中密州的朦胧美,但是它并没有让这幅画的色调暗下去,反而使这种美丽更加迷人。

在这样一片大好的景色里,在这样超然安闲的状态中,词人开始在下片道出心中的所思所想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现在寒食节过去了,开灶痛饮酒醒之后还是会发出一声轻叹。这句词在情绪上有些抑制了上片良好的释心态。

这样的光景为何却发出长叹,似乎很是突兀。 但是词人的长叹不无道理,因为寒食节之后便是清明节 。在这个扫墓祭祀怀念先人的节日里,对长期游离于家乡之外的词人而言,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必然的情结。“ 酒醒却咨嗟 ”,这是酒醒后词人的表现。

现在,已经成熟的词人在超然亭内自然更得解脱。与其把自己笼罩在愁云之中,释怀不是更好的一种开解吗?于是便有了以下几句“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不要总想着故人亲友去思念家乡,这样的好时节应该用刚生的柴火热一壶春日新茶。

青春不久留,要趁着好年华享受作赋饮酒的乐趣。 结合全词,这一句是点睛之笔。 上片扬,下片起头抑,结尾再扬,这样的艺术效果让词人想要表达的情绪能直观地被读者感受。这种超然的心态,也是苏轼诗风和词风转变的一个标志。

与其沉溺在过去中,与往事苦苦周旋,想一些难以挽回的东西,还不如把握好现在的好年华,多做些开心的事情,不是更好吗?全词优美流畅,散发着勃然的生机。人活着不就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好,简简单单地生活吗? 苏轼的“超然”人生就是最美的生活。

苏轼一生在环海中浮浮沉沉,一直都在出世入世的夹缝中艰难抉择。这首词中,词人说要”诗酒趁年华”让他终于找回了作为文人的初心。 这样的物我融合,心态上的天人合一,不仅是千百年来文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更应该成为我们普通人追求最美好生活的心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