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生活的无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第90届奥斯卡,《三块广告牌》脱颖而出,未获最佳影片朝野中却有口皆碑。

大概“丧”已成为最近的流行词,所以在众多介绍和宣扬此篇的文章中,这个字眼被反复提及。

但在我看来,影片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面对生活所表现的无力感”,而是既存的“无力感”并没有以《海边的曼彻斯特》那般,以一种内化的死寂和沉默展现,而选择一种爆发式的愤怒。这种几近“毁灭倾向”的愤怒,才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当你遭遇命运的无端恶意,要怎样甘心接受并且 自我劝解 ?。

即便是再善良积极乐观,也不免会遭遇生活中的种种“不测”,这种“不测”并不总是以生老病死的极端状况呈现,更多的是由一些细碎又无端的小事情组成。

比如“地铁排队时,旁边突然冲出来一个一脸笑意的小姑娘,一边说着不好意思一边身体很诚实地插在你前面,而上车后她抢到了车厢里最后一个座位,那个位子原本应该属于你的位子。

或者“朋友圈里有人甜蜜地分售着幸福的狗粮,单身的你回首往事一片荆棘,成长路上的每一座路碑都是渣男的墓碑。”

每天起床定三个闹钟,出门前对着镜子smile三次,和领导汇报工作前深呼吸一次次,我们机智的大脑创造各种小仪式,鼓励自己要像祖国的花朵一般,迎接生活中的未知和挑战,但依旧不能避免意外和麻烦,甚至遭受种种恶意。

《三块广告牌》的女主正是这样。

家暴离婚的前夫开着豪车找了19岁的小女友,她独自带着一双儿女生活,和处在叛逆期的女儿争吵是生活的常态。悲惨吗?悲惨。可怜吗?并没有。

粗粝的生活早已将其打磨得遍身老茧,不惧、无畏,同他人争论换取坚守自己的利益绝不退让,像一头无往不胜令人望而生畏的女版圣斗士星矢,但一闪而过的小细节却不时漏出着内心的小光芒,那受尽摧残却依旧苟活的爱与善意。

强硬地同没落的广告公司老板沟通租赁广告牌事宜时,看见窗口挣扎不得翻身的小甲虫,伸出指头顺手“扶”起。

同警局局长激烈争吵时,身患癌症的局长鼻口里喷出献血,溅在她的脸上。她脱口而出:“oh baby.”而惊慌失措的局长还在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身为嫌疑人的她在警局反客为主,赶忙出门叫人帮忙。人前条件反射的言行出卖了强硬的外表,而只有在没有威胁感的小鹿面前,她才露出难得的温情。

叛逆的女儿惨死,习惯强硬的自己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你最好不要在路上被强暴。”面对一语成谶的惨痛,让习惯强硬的她将愤怒转嫁到未能破案的警局局长身上。三块广告牌成为一件公众舆论和道德监督器。

对面命运的恶意和不公,愤怒的她选择拉更多人下水。

患癌自杀的局长,局长手下的浪荡小警员,替女主掩盖纵火真相的小矮人。都卷入了这场风波中。

(图)

知乎曾经有个问题:“如果大街上被人贩子抓住不放,人贩子对路人说是夫妻吵架拌嘴,应该如何脱离困境?”有人回答:“砸了路边小摊贩的店,抢了路人的包包,让其他人有利益损失,那么这件事变成一个大家的事而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生命中无法承受的意外,引发愤怒使她展开对生活毁灭性地报复。拉了更多人下水,让这件原本只属于她的心中的大石头,变成一群人心中的石头,愤怒被分担。

甚至同仇敌忾还引发出这群人内心的惺惺相惜与难得的理解,一群愤怒的人在“找上帝要解释”的过程中释放出真诚的温情与黑色幽默,爱被放大之下,哪些“无解”反倒没有那么迫切得“必须解”了。

所以文末被女主烧伤并丢了警衔的浪荡小警员问女主:“必须杀他吗?好像也没必要。”女主说,“不知道,路上再决定吧。”

结尾露出难得一笑

生活是无解的。不论是生活的无解还是无意义都需要善意与爱来拯救。但现实世界并非罗宾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