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7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 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 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

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第2个回答  2022-07-14

对于当今新时代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某些企业逐渐需要高科技人才,因此出现了有不少专业不对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出现的原因如下:1.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出现找不到工作的问题。2.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重视低。所以在第一次找工作面临着迷茫不知所措的局面,信心十足,不太重视第一次找工作,因此在选择的时候总是认为第一份工作只不过是用来过渡,致使找不到工作,但其实第一份工作对以后就业跳槽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比如习惯的养成和自己的能力大小。3.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准确的自我定位。始终选择一些工作轻松工资高的工作,因此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反观一些工资稍微低和工作内容娇复杂的工作找不到人,比如在校园招聘会上看到受欢迎的岗位,丝毫不考虑自身情况前去应聘。所以社会上始终出现就业率低,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业难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22-06-10

       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具有活力与创新性的群体,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力量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但在现今社会,大学生就业依旧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丞待解决。

国家层面:就业制度不够完善。众所周知大学生毕业过后,学校会交由大学生三方协议,用三方协议来保障学生在就业时的权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就业的内容量大,复杂,原本来保障学生就业权利的三方协议很有可能制衡学生的发展。面对来自学校的就业率压力最终也会压垮学生自己。

就业压力

学生心理层面:应届大学生由于刚刚毕业,会有一定的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盲从心理等等。面对就业压力,每个大学生的反应都不尽相同。适当的焦虑可以给人带来动力,但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实力与潜力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然后面对就业还是会有小部分人具有自负心里,希望每位大学生在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工作尊重他人,看清自身实力不断进步。最后重要的是盲从心理,大学生一定要摒绝这种心理,要顺从自己心意,不要公考、省考、三支一扶、教师资格证乱报一通,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最后,祝每一位应届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工作!

第4个回答  2022-05-05

一、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够,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

二、缺乏对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可以胜任什么样的职位,还有一部分同学存在“眼高手低”现象,就是不太愿意从低做起,觉得低的职位跟自己的学历不相配。

三、没有掌握一些实操的技能或不具备对应岗位要求的资格证书,主要是由于大学期间没有很好的利用时间去充实自己。

四、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要求较高,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不太友好。

五、高校在就业指导和提升方面还不够重视,相关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第5个回答  2022-05-11

1.没有转变就业观念,列如我为什么工作、没有把握机会、否定自己、不懂的放弃、总是抱怨自己做的比别人多、没有继续提升自己、逐渐扼杀梦想。

2.没有良好的就业心理,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视现实、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

3.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自卑胆怯、盲目自信、攀比与攀高、焦虑与恐惧心理、盲目从众、不平衡与嫉妒心理、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冷漠、挫折与失败心理、就业价值观念不合理、就业人格缺陷等。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心理准备,才能自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激烈的竞争,最后脱颖而出。

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看待就业问题:正确认识自己: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