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为何陈平却能无缝衔接四朝,还都是被重用呢?

如题所述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老君主那边出将入相的,通常会在新君主那边跌跟头,清朝重臣张廷玉就这样,在清雍正皇上那边出将入相,依然在新君乾隆皇帝那边下跌跟斗,汉朝名臣张苍都是这样,在汉文帝刘恒那边出将入相,依然在新君汉景帝刘启刘启那里下跌跟斗。

但汉初的陈平,却跟张廷玉、张苍等都不一样,他无缝衔接了汉高帝、汉惠帝、汉高后、汉文帝四朝,且都可以遭受器重,在汉高后、汉文帝两朝出任相国,出将入相。

为何陈平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呢?

这跟汉初较好的政治环境及陈平高明的为人处事之道离不开。先讲汉初的政治环境。汉初,除汉高祖刘邦外,惠帝、高后、文帝三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处在君弱臣强的气氛中,君主难以凭着个人爱好来随便分配政治格局。

而刘邦尽管拥有众多极强的权利,但又也不会轻易更换大臣,甚至可以说不肯更换大臣,从刘邦造反逐渐,萧何、卢绾、曹参、周勃、周苛等都受到器重,后来还一直都被器重。萧何一直都是国相,卢绾一直都是县尉,周苛一直都是御史大夫。卢绾之后被称王,县尉之职就闲了下去,多年后由周勃补好,周苛在守荥阳的时候被刘邦俘获猎杀,御史大夫的岗位就让周苛的表弟周昌补好。

刘邦去世2年后,萧何也过世了,国相位置就让曹参补好。汉高祖刘邦好像有心打造出相对稳定的礼治系统软件,继萧何以后出任相国的曹参也挺青睐这一点,于是有了中国在历史上着名的萧规曹随,高效地防止了人亡政息。

开国帝王操作,通常会真切地影响到了后世的君主,惠帝是刘邦的皇太子,当然不敢冒险修改刘邦思路,高后是刘邦的老婆,当然也会随便修改,孝文帝是刘邦的大儿子,就不会随便修改。

因此,从刘邦逐渐,一直到汉文帝去世,人臣最为重要的国相,自始至终均由大功臣当做,一开始是萧何,接着是曹参,再之后是王陵,王陵能力不够再加上得罪了吕雉,边缘化,然后就是陈平和审食其,审食其是吕雉的姘头,名义上是宰相,实际是已经不解决宰相的政务服务,再接着就是陈平和周勃并为相,陈、周二人过世,便是灌婴、张苍。

除开政治环境优良以外,自然是由于陈平能力很强有分寸了。刘邦重病时,派周勃去接手樊哙的军权,派陈平去诛灭樊哙,但陈平并没杀死樊哙,而是将樊哙带到长安,等待刘邦亲身处理或者由刘邦的接班人亲身处理。陈平在回长安的途中时,刘邦便是驾崩了,吕雉则释放出樊哙,陈平也由此免除了被吕家秋后算帐的危险性。

汉高后薨逝,早已出将入相的陈平,毫不犹豫的参加了诛灭诸吕行动,可以说,陈平是毫不犹豫的方案策划了对陕西关中诛灭诸吕行动,并把拥立新君的主导权握在自己手里,陈平并没有拥立诛诸吕的首倡者刘襄,选择了没参加诛诸吕的刘恒。挑选刘恒,刘恒并没有参加诛诸吕,刘恒由于没有功劳又匆忙称帝,也就只能仰仗陈平、周勃、灌婴等老臣。

再加上刘恒恰巧是刘邦那时候活在世上的年龄规模最大的孩子,立子无立孙,使江山社稷传承有序,刘襄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31
因为陈平能力强会做人 。刘邦病重的时候,派周勃去接管樊哙的兵权,派陈平去诛杀樊哙,但陈平并没有杀掉樊哙,而是把樊哙带回长安,等着刘邦亲自处置或是由刘邦的继任者亲自处置。陈平在回长安的路上时,刘邦就是驾崩了,吕后则释放了樊哙,陈平也因此免除了被吕家秋后算账的危险。选择刘恒,刘恒没有参与诛诸吕,刘恒因为没有功劳又仓促继位,就只能倚重陈平、周勃、灌婴等老臣。加上刘恒恰巧是刘邦当时活在世上的年纪最长的儿子,立子不立孙,使社稷传承有序,刘襄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第2个回答  2022-08-31
因为他一直很中立。是全身心的为了当局的发展行事的,因此能够明哲保身。
第3个回答  2022-08-31
他很注重自己的角色,不会做过分的事情,而且不参与党派斗争,不傲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