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时,王翦为什么不出来救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29

王翦作为秦国大将,军事才能是非常的高的,他打仗的特点便稳。当时秦王准备将楚国给攻克,于是便问军中大将:“你们用多少兵力,能够将楚国个攻克?”当时李信便说道只要给微臣20万部队,足以见楚国给荡平!当时的王翦却说道:“60万大军,绝对能够踏平楚国!”

不过当时秦王还是选择了李信,不过最终的解决大家也是知道的,李信所说的20万部队没能够将楚国给覆灭掉!最终还是老将王翦出马,带领60万的部队开始赶赴战场,最终成功的将楚国给拿下!那么在作战的时候,为何王翦要始终坚持60万的兵马他才会出手呢?

当时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是最为强大的,这样使得秦国开始自己的东扫六国的步伐。当时请过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便是楚国,要知道楚国虽然开始没落,但是它的疆域庞大,想要覆灭楚国的话,还输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便能够灭掉楚国。李信所说动用20万部队能够将楚国覆灭,还是因为他低估了楚国的实力,只有当时经验丰富的王翦,看清楚当时的形势,并且在自己日后出征时,始终坚持向秦王要60万兵马。

当时的秦王想要早日将楚国灭掉,于是便采用李信的建议,准备给向楚国发动攻势。当时李信已经在灭赵伐燕的战争中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不过他的全局把控能力还是有点此瑕疵的。当时他对阵的便是楚国名将项燕,因为李信还是年轻人的缘故,最终落入到楚军的阴谋当中,最终被打的溃不成军。秦王在无奈的情况下,变向王翦老将军请教,于是他便直接说道:“给我60万兵马,绝对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最终的结果,果真是稳稳的将楚国给拿下来。

之所以王翦需要这么多的军队,其一,楚国的军事潜力不许小,虽然楚国的国力无法跟秦国相提并论,但是他想要调动大量的百姓还是可以做到的。为能够这些灭国之战顺利的结束,于是王翦便选择最稳妥的方式,国力之间的碾压!其二,大局观。灭国之战并不是单纯的占领一座城池,反而是一场的复杂的斗争,足够的兵力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楚国的疆域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得作战人员必须充足,不然很容让楚国翻盘的。

当时王翦凭借稳扎稳打的方式,并没有让对方抓住机会,反而是凭借强大的国力跟楚国进行作战。最终王翦看准时机跟楚军作战,一举便奠定最终占据的胜利。

第2个回答  2021-02-01

战国时代的秦国名将辈出。其中,声名赫赫的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白起、廉颇、李牧)仅秦国就占去了两位。这两位,一位是堪称“杀神”的白起,另一位则是拥兵60万,帮助秦始皇夷平六国,横扫八荒,最终实现一统万里江山的“战神”王翦。

特别是王翦,一些人不免会生起这样的疑问:既然,秦始皇拥有王翦这么厉害的角色,他能帮秦始皇统一天下,却为何在大秦即将灭亡时不见他出来挽救大秦于危亡呢?

对于这个问题,从历史的各方角度来讲,不论王翦属于什么情况,其实,王翦都是无法充当大秦帝国的 “救世主”。

历史时间的不对等:秦朝灭亡晚于王翦卒亡

从历史角度考证,王翦虽然生年不详,但卒于公元前却没有争议。而秦朝的建立时间是在公元前,灭亡时间是在公元前。也就是说,在秦朝灭亡之前王翦实际已经不在人世了,自然无谈可救秦朝之事。

历史事件的无关性:秦统一天下后 王翦急流知勇退远离朝纲

王翦与大将白起不同的是,他不但机智善战,却更加深谙“急流知勇退”之政道。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帮助秦始皇打平天下的王翦,他并没有居功自傲的继续留下来帮助秦始皇辅政并巩固国家根基,而是在帮秦始皇打完“攻灭楚国”的最后一战后,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也就是说他向秦始皇索要了一大堆的美田良宅后便告老还乡,安度晚年去了。直至所终。

当然,王翦向秦始皇索要这些,并非真的是因为自性贪婪那些田和宅,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秦始皇不对自己有猜疑之心,不认为自己会有勃勃的野心。也只有这样,方才能保得自身晚年身安无横祸。须知,王翦可是一个很能带兵的人,在任期上,曾经秦国60万的兵马掌握在其一人手上,这在秦始皇心中安能不惧。

历史时代使命的异同: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 秦亡并非缺乏王翦式猛将

古人常说“创业更比守业难”,会打江山的人并不见会守江山。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打下一片疆土最终没能守住结果拱手让人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一现象说明了,“打天下”与“治天下”所运用的思路方法自然不会等同。尤其是治天下,更加考验的是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上的“得人心”的治心之功,而非一味地穷兵黩武。

因此,纵然王翦在世,而且不隐退,那么作为战神王翦,纵然他在指挥军队作战、保家卫国、抵御敌人入侵上很是了得。但是“战神”未必就是“治神”,也未必可以充当“治神”。

而且秦国之亡,并非是因为缺乏武将,比如名将王翦之孙王离,以及章邯当时都在秦军之中,但同样无法阻止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大起义。

那秦国因何而亡?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其一、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制度虽然比之前的分封制先进但却不知道变通,体制的固化,导致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误时间被逼反。

其二、秦朝暴政日久,统治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人们徭役苛捐杂税不堪重负,人民处于持续的水深火热与强压之中,为生计所迫而不得不反。

其三、秦朝内部,先前六国旧的贵族势力对分封制始终心存幻想,由此滋生的内部矛盾得不到有效的化解,使得朝廷内部各势力之间为了彼此的利益而明争暗斗,人心各怀鬼胎,内部力量的不统一,加速了秦朝走向衰弱的命运。

第3个回答  2021-02-01

让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出来救秦国呢?就算是没有死,王翦也不会出来救秦国。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进程中,立下了赫赫功勋。王翦发迹于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算是王翦的伯乐。

王翦自幼便喜欢军事,一直在军中做事。嫪毐事件在秦王政整个人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嫪毐本是赵姬的面首,但在赵姬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嫪毐便生出了让自己儿子代替嬴政的心思,不得不说,在异想天开方面,嫪毐已位于前列了。

由于嬴政年幼,秦国的大权集中在赵姬与吕不韦的手中,赵姬宠爱嫪毐,随着权力的增长,野心也越来越大。在嬴政加冠亲政之前,嫪毐发动了宫变,做最后一搏。

王翦在接到雍城有难的消息后,无王诏而私自带领军队前去救驾,协助嬴政镇压了嫪毐的叛乱。王翦忠心耿耿,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公元前230年,嬴政便迈出了他覆灭六国的第一步,不过灭韩国,王翦并没有出征。韩国属于六国之中最小的国家,杀鸡焉用牛刀,秦军重兵压境,山东其余五国见韩国已然没有了希望,便放弃了他。韩国覆灭。

在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军灭赵,与李牧僵持了一年有余,最终王翦利用反间计,赵王迁中计,诛杀李牧。王翦一战诛灭顶替李牧的赵葱。在公元前228年,王翦灭赵,俘获赵王迁。

之后王翦接着灭了燕国,王翦父子灭燕、灭魏、立下了不世之功劳。在灭楚之战中,王翦感受到了来自与嬴政的敌意。

楚国地缘辽阔,带甲百万,嬴政问王翦,王翦说得需要60万大军,而李信则认为,20万大军足以。嬴政认为王翦以老,便让李信率领20万大军消灭楚国。王翦便以老为由,请求辞官归隐,他感受到了来自于嬴政的敌意。

嬴政之所以选择任用李信,是因为王翦父子立下的功劳太大了,一出手就将赵国、魏国等强国诛灭,一旦再率领举国60万大军,嬴政担心王翦掉转枪头,自立为王。

为了制衡王翦,嬴政才选择让李信去拿这灭楚之功,一来李信要兵不多,不会有反叛的风险,二来万一要是灭掉楚国,也能够稍微制衡一下王翦父子。

结果李信失败了,嬴政不得已之下,再请王翦出山。王翦很聪明,并没有和白起一样,拒不为秦效力,而是想尽办法,让嬴政相信自己。

王翦自污,向嬴政要了不少的钱财、土地、珠宝、美女,在出征之前,还在托人层层加码,不断的催促赏赐的落实情况,引得朝中大臣纷纷不满。

于是,不少参王翦的折子被递了上去,大都是对王翦这种行为表达不满。皇帝不怕臣子要赏赐,不怕臣子贪财,他就怕臣子不贪财,而贪他的皇位。

王翦带着举国兵力出征,在灭了楚国之后,转身灭了秦宗室,转眼天下成了王氏的江山,这才是嬴政最怕的。

王翦自污之后,便率军出征,灭了楚国。之后又率领大军,南征百越,因战功被封为武成候。

王翦自此之后,便主动卸下了君权,急流勇退。到秦始皇去世,秦国覆灭之前,王翦早已离开了人世。即便是没有离开人世,王翦也不会出山救秦。

秦国末年,天下群雄并起,秦早已失去了民心。打仗打得是什么?打仗除了拼将帅,还比拼民心,比拼双方的后勤,比拼双方的综合实力。

秦国统治者在当时已经失去了民心,秦法严酷,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统治。严苛的税收,让百姓苦不堪言。

秦国的士兵就出自于秦国的百姓,当秦国的统治失去了民心,那秦锐士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即便是王翦出山,带着这样一支部队,也不能力挽狂澜。

秦国后期并不是一个武将就能解决问题的。

王翦若出山去趟这一遭浑水,再想独善其身,就再也不可能了。赵高等人又怎么会容得下这样的一个人呢?自从王翦退出朝廷那一刻开始,便再也不想参与朝廷之事。

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责任感,而是在那个封建社会,王翦想尽了办法才求得善终,再参与进去,可能就会晚节不保,甚至会导致全族丢命。

为了自己和全族的生命,王翦必然不会再去趟浑水,人生最大的无奈,便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4个回答  2020-12-30

秦朝灭亡发生于公元前206年,而此前王翦早已病故,可以说秦始皇后期伊重的是蒙恬,章邯以及任嚣等,所以有北有长城军团蒙恬,南有岭南军团任嚣,中央有章邯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军事指挥才能杰出,与其子王贲为秦朝得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军事成就有

1.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接着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使赵国成了秦的一个郡(灭赵国)

2.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俘虏楚王负刍

3.公元前234年 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这个问题有点无厘头。。。

秦灭亡的时候王翦肯定不在了,秦亡之际史书有记载参战的是他的孙子王离,继其父,也就是王翦的儿子王离为秦将(燕国即为王翦、王贲两父子所破),之前率兵戍边备匈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率兵南下,钜鹿之战中被项羽俘虏了

王翦父子为秦国征战一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秦亡之前已经死掉了,而非销声匿迹。

至于他们怎么死的,并不是秦王将他们杀死了,而是得病去世的。

王翦身为秦国宿将,辅佐过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政,灭楚之前王翦已经很老了,此战严重消耗了身体精力,虽封武安君,但是并未从此歇息。

秦灭山东六国之后开始了对百越的围剿,王翦为帅,王贲辅之,众所周知岭南多潮热,王翦身体迅速恶化。但是临死前仍然要求秦王嬴政不要畏惧损失继续降服百越,促使百越地区的归化。王贲在王翦死后一年多也因伤病与伤感去世,其子王离进去蒙恬的军队。

第5个回答  2021-01-31

王翦是战国晚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将军,他灭亡楚国以后就忽然间消失匿迹了,从此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信息,所以笔者对王翦的去向十分好奇,不妨来谈谈这位老将最后的结局。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21年,王翦急流勇退,告老还乡,资料显示他病逝于公元前208年,此后关于他的事迹不见于史籍。而且《史记》中对他病死记载也只是“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秦二世在位时,王翦与其子王贲都皆已去世)。并没明说王翦病死在秦二世在位期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所以王翦病死于公元前208年的说法,证据不足。一般公认的说法,都还是认为王翦卒于前210年之前。毕竟王翦是服务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陈胜吴广起义时,凭借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另外我个人认为,即便秦末那会儿王翦还活着,他也不大可能有大多的作为。因为首先,假设王翦能活到秦末,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第一次见于史书记载是献计逼死魏齐。虽然史书上对于魏齐是死于长平之战前还是长平之战后没有准确记载。但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之间,无论战前战后,赵国都怕秦国,都会逼杀魏齐讨好秦相范睢。我假定是战后,即公元前260年。作为一个以军功为官,且能在秦国朝堂上献计,并且记入史书的将领,王翦这时的年龄至少20岁以上,否则他没资格说话。



按公元前260年王翦20岁来算,那么他的出生时间就在公元前280年左右。以这个年纪活到公元前208年,七十多岁的王翦还能有多大的作为?人不服老不行,尤其是武将。像廉颇那种八十多岁还能领兵杀敌的例子,百年难遇。秦朝统一前后诞生了两大武将家族,一是以王翦代表的王氏家族,二是以蒙恬为代表的蒙氏家族。蒙氏的崛起原本比王氏早,但由于王翦和王贲父子功劳大,六国被灭有五国跟他们父子都有关系,以至于灭楚后,功高震主了,蒙氏被王氏完全压制。所以从秦始皇开始,秦朝皇室就一直在扶持蒙氏制约王翦父子。比如王翦攻楚时,带走了六十万大军,给他当副将顺便监视他的人,就是蒙恬和蒙毅的父亲蒙武。后来王翦退隐,王氏衰落,蒙氏顺理成章的成了头号家族,王氏则排到了第二。直接证据就是王翦的孙子王离给蒙恬当副手,秦始皇把公子扶苏也派到了蒙恬处实习,这妥妥的就是想扶蒙恬上位。



再到后来,秦二世登基,下诏害死了蒙恬和扶苏,王离作为蒙恬的副手受到秦二世的拉拢和扶持,接替了蒙恬的位置。从这个过程来看,王、蒙两家的地位在秦始皇父子的操纵下,翻过来,又翻过去,最后又翻了回来。再牛掰的武将,在皇帝手上也不过就是玩物罢了。所以,假设王翦还活着,以他的地位,以及秦二世和赵高的德性,他能不能善终,真的很难说。有可能秦二世会把他和蒙恬一锅端了,再扶持其它家族的人充当头牌。很多人喜欢习惯性地把秦灭的锅甩给秦二世和赵高,好像大秦将士忠勇能战,打不赢项羽完全是因为后方昏庸,接济不上才败下阵来。可实际上,直到巨鹿之战王离被项羽覆灭前,秦朝中枢对前线章邯的支持基本是无可指摘,朝廷基本上把能做的全做了。



不仅军粮装备供应充足,及时调动一切国内兵力增援前线,并且还把前线指挥权也交给了章邯调度。可问题是,从对上楚军的第一天起,秦军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打不过楚军。定陶之战前,章邯就打不过楚军,从山东东阿一直打到河南杞县,秦军始终打不过。后来是秦二世的援军来了,再加上项梁麻痹大意,章邯才翻了盘。定陶之战后,项羽上位,章邯、王离集中了秦朝关中军团和长城军团两大主力,四十万精锐部队,以胜利之师,占据地势,工事完备,并且士气还很高涨,就等着围点打援消灭不怕死的项羽。而项羽带着新丧之师,区区五万人,既没有地利,又无粮草,仅携三日干粮就敢发动主动攻击,以破釜沉舟,有进无退,所向无前的勇气以弱击强。就是硬生生把秦军毫无破绽的部署正面打爆了。



章邯没犯任何错误,项羽也没偷奸耍滑,他被项羽直接干翻,没有任何道理可说,只能说明项羽的楚军对于秦军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的存在。秦末作战惯用三板斧,深沟高磊,坚守不出,靠国力拼消耗对付项羽的楚军采取的运动战法不奏效。王翦当然是名将,但以他的年纪来说,遇上如此逆天,不讲道理的项羽,很难说他不会被项羽挑翻在地。而且秦军的杀手锏反间计(当年打不过李牧就用反间计)对于项羽而言,也不奏效。项羽根本不讲道理,谁反间他,他就杀了使者自立为王,这种人,很可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