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自己兴趣的认识

如题所述

谈谈对自己兴趣的认识

谈谈对自己兴趣的认识,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是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来谈谈对自己兴趣的认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谈谈对自己兴趣的认识1

兴趣对于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对这件事有了兴趣,那么你便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的就是对这件事的发自内心的努力,这不是强求的,而是你自愿的,因为你可以从这种努力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

有时候,对某一件事的兴趣会激发你的潜力,使你在这一方面有着超越别人的成就;有时,因为对这件事感兴趣,你会完成得比别人轻松,比别人更有效率。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每一件事。

什么是兴趣

如果把“兴趣”分解为“兴”和“趣”两个字,那么可以这样解释:“兴”代表让我们感到兴奋的事情,“趣”代表着有趣味的,且能够使我们乐此不疲地追求的事情。

我认为兴趣是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是我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仍然愿意去面对的事情,是我们即便受到干扰、阻扰,还继续坚持做的事情。

但是兴趣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可能每个阶段的兴趣都不大一样,比如小学的时候我喜欢绘画,特别是当老师和同学夸奖我的时候,我会感到备受鼓舞,现在工作了也会偶尔给自己的文章配配图。

中学的时候我喜欢写信,那时候流行笔友,每周与自己的笔友书信往来,给自己减减压,缓解繁重的学业和父母的絮絮叨叨。

大学的时候,我的兴趣是播音和主持,我愿意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只为录制一份20分钟的节目,现在工作期间偶尔会参与一些活动的主持。

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不大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使我感到快乐、感到沉浸其中。

兴趣和职业选择

在今年的2020级新生职业规划讲座上,我让大家做了一份九宫格的小游戏,在九宫格里写下自己的三个兴趣,三个自己专业未来可以从事的工作,三个理想的工作生活状态。然后,我问大家:你们的兴趣和本专业未来可以从事的工作相关吗?大家都摇摇头。

这让我想起了北大校友张泉灵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话: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

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我曾经有个学生,是从化工类的转到会计类的,转专业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转专业,对会计专业了解吗?她说,女生不适合读理工科,而且家里也有从事会计的人,自己对会计更有兴趣,所以要转专业。

后来大四的时候,选择了考研,没有通过初试,准备二战,二战的时候又选择了化工相关的考研专业,我问她: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

她说,感觉自己还是对理工科感兴趣一点。所以,这位同学到底是对理工科感兴趣,还是对文科类感兴趣,还是并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再回到别人问张泉灵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

我们确实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做着做着,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了自己讨厌的或者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繁琐的事务,有太多的不能随心所欲;又或者,在面对生存的时候,做出了妥协,选择了更高的薪资待遇,放弃了自己原本想做的事情。

所以,在大学期间,趁着还有时间、趁着较低的试错成本,最应该去弄清楚“我是谁”“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对内了解自己,对外了解工作的世界,才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

谈谈对自己兴趣的认识2

如何培养兴趣

今天且谈谈“我是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里,“我是谁”即认识自我,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只有首先对自己充分了解了,才能知道如何应对外面各种挑战。

我们在写简历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教育背景、校园经历、实习经历、获奖情况、个人技能等用简洁的语言在简历上,并且能够体现你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匹配。

简历即我们前三年走的路,大学前三年你过得如何,一份简历就能看出来,是一片空白?是绞尽脑汁才能写出一点?还是轻轻松松、洋洋洒洒就可以写满?

不论你现在大学几年级或者研究生几年级,又或者你是一个上班族,想想接下来的日子应该怎么度过,才能让你未来的简历或者人生更加充实?

有的人会说,我的时间不够了,我来不及去做了,我现在去做,根本赶不上别人!

就像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心态决定了你的状态,先不要急着跟别人比较,跟过去的自己比较,哪怕是一小步也比止步不前好。最重要的是行动力!

说到行动力,我想以培养读书的兴趣为例,谈谈如何培养一个兴趣。

很多同学跟我说想在大学里培养一个兴趣,但是都很难坚持下去,比如给自己列了一份年度清单,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每个月读一本跟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

坚持读了三个月,每个月认认真真地写下一篇读书笔记,到了第四个月的时候,开始“反思”:我花了三个月读书,现在回忆一下,好像什么都没有记住,那我读这些书到底有什么用呢?!最后,读书的兴趣培养就不了了之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坚持刷短视频和玩网络游戏,读书就不行了?

刷短视频和玩网络游戏可以让我们感到兴趣和满足,是因为它们让我们得到即时的满足感,但是读书并不能,读书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看到小小的成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运用。

比如,我上一门《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备课的时候把之前阅读过的与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生涯规划相关的书籍梳理一番,然后挑选适合在课程中讲授的理论、案例分析、团体辅导等,在讲授的过程中,巩固了我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课程上给学生讲课,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也是给自己积累教学经验。如果你想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可以在豆瓣上挑选一本评分高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然后在自己的班级、专业、小组、社群内进行一次小小的分享,比如把你在书里看到的内容形成一份汇报展示、一份读书分享、一份演讲都是可以的。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学到的内容复述出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指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想象自己是一个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浅显直白的语言把学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尽量不要使用行业术语,尽可能化深奥复杂的知识为简单易懂的语言,想象自己是在给80岁老人或者8岁的小孩在讲解。所以,培养一个新的兴趣是需要方法的。

谈谈对自己兴趣的认识3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兴趣,那很好,请坚持下去!如果你正在培养一个兴趣,记得掌握一个好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时间会给你惊喜!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令人喜欢的项目。那,就是爱好。有人:“我喜欢画画!”有人说:“我喜欢舞蹈!”……而我,却偏偏喜欢看书。

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里面的人物、风景被作者刻画的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喜欢看神话书,在这个寒假中,妈妈在图书馆给我借了本经典神话书,带回家后,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我一翻开目录,哇噻!里面有这么多好看的神话呀:有月亮女神的传说、猎户座的来历、八仙过海、三打红孩儿、鱼盆、西游记……应有尽有,不愧是101个经典童话。有时看起书来,真算是废寝忘食!

寒假里的一天,我写完了今天的任务,拿着书就往我的房间里跑,可那时,我还不知道已经5:00了,是吃饭的时间。可是,我早已钻进了书中,还吃什么饭呀!

妈妈叫了我两三次,我每次都说:“知道了,马上就去!”这样光说不做,可把妈妈给惹极了,她生气地走到了我的房间,气凶凶地说:“还不快去吃饭,要不你以后不要吃饭了……”听到这里,我已害怕的不得了了,只好乖乖地去吃饭,依依不舍的走看了。

吃完饭后,我不顾周围的一切,还没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冲”到房间里,一丝不苟地看了起来。大家说,我都这样了,还不叫喜欢看书吗?

在看书的时候,为了不让打人们不打扰我看书,我还特别给自己建造一个秘密基地,虽然能听见声音,但始终不能见到我的人影。嘿嘿,不错吧!!

最后,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多看一点书,从书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3
在找到自己的兴趣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兴趣,如果对兴趣的定义都不清楚,哪又怎么谈得上找到呢?
《新华字典》上对于兴趣的定义是:喜好的情绪。这个定义太简单了。心理学上对于兴趣的定义是:它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个定义又太复杂了。
其实,从汉字和英文字面上看,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兴趣。
“趣”,左边一个走,右边一个取。很形象地告诉你,兴趣就是:走过去,取过来。一个人情不自禁去拿的东西,就是他的兴趣。
我国古代在新生儿满周岁的时候,会把弓箭、笔墨、刀尺、针缕等物品放在孩子面前,看他会抓取什么,玩耍什么,俗称“抓周”,以此来判断这个孩子的未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抓周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只抓脂粉钗环,似乎命中注定一生在脂粉圈里打转。
人与人的天性是不一样的,小的时候,我们就表现出对于不同事物的不同兴趣。现在大城市里都有孩子喜欢去的职业体验馆,体验馆里有各种职业,电视播音员、消防员、警察、邮寄员、医生、教师、空乘人员、厨师,等等,孩子们进去之后,喜欢什么职业,就可以进入什么职业环境扮演什么职业角色,这就是一种随着孩子的天性自然选择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发现孩子兴趣的过程。孩子经常喜欢去的职业环境,经常喜欢扮演的职业角色,就意味着这是他的兴趣所在。这就是一个走取的过程。
所以,兴趣就是那个你天生喜欢靠近的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25
记得第1节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介绍自己,有两位小帅哥,说自己的兴趣是“玩游戏”,没别的了。

这俩孩子,课堂外嘻嘻哈哈,表达能力特别好,上课时却不大发言。课间10分钟,就争分夺秒地玩游戏。

已经上到第6课了,不知这两个孩子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生涯教育是滴灌,这么短的时间,就期待孩子有变化,未免有点功利之嫌。我放下了自己的期待,把关注点聚焦在如何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兴趣?透过自己的兴趣,会有些什么发现。

课前,本想画棵苹果树,画出来后感觉很呆板。我想起了小庭喜欢画画,何不把这个机会交给他?

果然,小庭不负众望,三下两下勾画出了一棵有立体感的树。很让我意外的是,这棵树在输液,小庭解释说,这是营养液。

我给他们发了两叠便利贴,每张便利贴写一个兴趣。这两个孩子说,要把这两叠便利贴写完。我的心里暗自高兴,起码,他们不会说,我只喜欢玩游戏。姑且看看他们的兴趣都有哪些。限时10分钟,他们依依不舍地停下了笔。然后把他们的兴趣都贴满了苹果树。

小庭的兴趣:上厕所,玩游戏,坐沙发,吃东西,骑车,画画,开开关,开关门,上课开小差……

小宏的兴趣:历史,文言文,踢足球,编暗码,股票、基金,写作业,看电视,与人交流……

小庭分享他见过的一个五星级厕所,描述了它的豪华。什么才叫兴趣呢?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动机。

“上厕所,”是人的本能和需求。而当我们去研究,如何让厕所更加的舒适,如何设计才人性化,如何设计才美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如何打造“厕所文化”……因为“上厕所,”激发了我们的好奇,推动了我们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获得价值。这才叫兴趣。

“坐沙发”,如果追求的只是休息,就不叫兴趣。而当我们去研究,如何设计会更加舒适、美观,体现不同的文化,或者如何设计性价比较高,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叫兴趣。

“趣,”由“走”和“取”组成,“走”意味着探索,然后才有获得-“取”。

小宏喜欢买股票和基金,通过图形看股票和基金的走势。他感兴趣的,并不在于研究图形和数据的过程,而在于“赚钱”这个结果。那么,他感兴趣的是“赚钱”,买股票和基金,仅仅是赚钱的手段,而不是兴趣。

孩子们对于什么是“兴趣”,有了新的认知,明白了如何把“玩游戏”变成自己的“兴趣”。

让我很欣慰的是,孩子们慢慢地在发现自己,丰富着自己,不再是只有游戏。

兴趣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动力,在兴趣中发展自己,这是每个人一辈子的课题。
第3个回答  2023-04-01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令人喜欢的项目。那,就是爱好。有人:“我喜欢画画!”有人说:“我喜欢舞蹈!”……而我,却偏偏喜欢看书。

  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里面的人物、风景被作者刻画的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喜欢看神话书,在这个寒假中,妈妈在图书馆给我借了本经典神话书,带回家后,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我一翻开目录,哇噻!里面有这么多好看的神话呀:有月亮女神的传说、猎户座的来历、八仙过海、三打红孩儿、鱼盆、西游记……应有尽有,不愧是101个经典童话。有时看起书来,真算是废寝忘食!

  寒假里的一天,我写完了今天的任务,拿着书就往我的房间里跑,可那时,我还不知道已经5:00了,是吃饭的时间。可是,我早已钻进了书中,还吃什么饭呀!

  妈妈叫了我两三次,我每次都说:“知道了,马上就去!”这样光说不做,可把妈妈给惹极了,她生气地走到了我的房间,气凶凶地说:“还不快去吃饭,要不你以后不要吃饭了……”听到这里,我已害怕的不得了了,只好乖乖地去吃饭,依依不舍的走看了。

  吃完饭后,我不顾周围的一切,还没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冲”到房间里,一丝不苟地看了起来。大家说,我都这样了,还不叫喜欢看书吗?

  在看书的时候,为了不让打人们不打扰我看书,我还特别给自己建造一个秘密基地,虽然能听见声音,但始终不能见到我的人影。嘿嘿,不错吧!!

  最后,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多看一点书,从书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